[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快速成型能力的高效率注塑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75057.5 | 申请日: | 2017-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736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张素敏;彭建烨;张志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炬烨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73 | 分类号: | B29C45/73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快速 成型 能力 高效率 注塑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具有快速成型能力的高效率注塑模具,包括注塑主腔、冷却管、导热块和固定件,导热块的中部沿着竖直方向设置有主腔通孔,注塑主腔贯穿主腔通孔,导热块包括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第一导热板上与第二导热板上设置有管道导向槽,冷却管包括若干第一冷却段、若干第二冷却段和若干第三冷却段,第二冷却段连接第一冷却段与第三冷却段,第一冷却段贯穿第一导热板上的管道导向槽,第三冷却段贯穿第二导热板上的管道导向槽,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第一固定块包覆第一导热板,第二固定块包覆第二导热板。通过设置冷却管使得塑料成型所需要的时间大幅度减少,极大提高了塑料成型的效率,对塑料的生产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制造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快速成型能力的高效率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对塑料是以单体为原料,通过加聚或缩聚反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俗称塑料或树脂,可以自由改变成分及形体样式,由合成树脂及填料、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色料等添加剂组成。塑料的主要成分是树脂。树脂这一名词最初是由动植物分泌出的脂质而得名,如松香、虫胶等,树脂是指尚未和各种添加剂混合的高分子化合物。树脂约占塑料总重量的40%~100%。塑料的基本性能主要决定于树脂的本性,但添加剂也起着重要作用。有些塑料基本上是由合成树脂所组成,不含或少含添加剂,如有机玻璃、聚苯乙烯等。所谓塑料,其实它是合成树脂中的一种,形状跟天然树脂中的松树脂相似,经过化学手段进行人工合成,而被称之为塑料。然而,塑料在成型过程一般依次需要经过合模、射胶、保压、冷却、开模、制品取出,而现有的注塑机中,冷却的时间占据了整个成型过程的时间的70%以上,减少冷却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对企业和公司有着重要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快速成型能力的高效率注塑模具,通过设置冷却管使得塑料成型所需要的时间大幅度减少,极大提高了塑料成型的效率。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快速成型能力的高效率注塑模具,包括注塑主腔、冷却管、导热块和固定件,所述注塑主腔的外侧面的下端设置有支撑片,所述导热块的中部沿着竖直方向设置有主腔通孔,所述注塑主腔贯穿所述主腔通孔,所述支撑片的顶部与所述导热块的底部连接,所述导热块包括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所述第一导热板与所述第二导热板平行,所述第一导热板上与所述第二导热板上设置有若干相互平行的管道导向槽,所述冷却管包括若干第一冷却段、若干第二冷却段和若干第三冷却段,所述第一冷却段的数量、所述第二冷却段的数量与所述第三冷却段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二冷却段连接与所述第二冷却段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所述第一冷却段与所述第三冷却段,所述第一冷却段贯穿所述第一导热板上的管道导向槽,所述第三冷却段贯穿所述第二导热板上的管道导向槽,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与所述第二固定块分别位于所述注塑主腔的两侧,所述第一固定块包覆所述第一导热板,所述第二固定块包覆所述第二导热板,所述第一固定块与所述第二固定块之间设置有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与所述第二固定块的连接件。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冷却管还包括第四冷却段和第五冷却段,所述第四冷却段与所述第五冷却段均竖直放置,所述第四冷却段连接全部所述第一冷却段远离所述第二冷却段的一端,所述第五冷却段连接全部所述第三冷却段远离所述第二冷却段的一端。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块靠近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一端上,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块靠近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一端上,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二端设置有卡槽,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二端设置有卡勾,所述卡勾与所述卡槽卡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炬烨塑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炬烨塑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750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