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曲轴液压传动发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73587.6 | 申请日: | 2017-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207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张洪信;姜晓天;赵清海;程联军;马永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B75/40 | 分类号: | F02B75/40;F02B65/00;F03C1/06 |
代理公司: | 青岛中天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41 | 代理人: | 郝团代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塞 活塞销 传动部 体内 本实用新型 弹性挡圈 液压传动 动力缸 气缸套 无曲轴 发动机 机械能 飞轮 内燃机工程 补油系统 动力柱塞 滑动连接 热能转化 压力柱塞 应用需求 安装孔 产业化 压力缸 窜动 缸体 刮伤 滑履 气缸 嵌槽 斜盘 反馈 输出 传递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曲轴液压传动发动机,涉及内燃机工程领域,包括缸体,还包括至少两个输入部、传动部和设置在缸体内的传动部,所述输入部包括活塞、气缸套、活塞销、弹性挡圈和压力柱塞,活塞销与活塞滑动连接,且活塞销的两端设有安装在活塞的安装孔内的嵌槽内的弹性挡圈;所述输出部包括动力柱塞、滑履和斜盘飞轮;所述传动部包括设置在气缸体内的压力缸、设置在动力缸体内的动力缸和设置在缸体内的补油系统。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结构紧凑,能及时反馈,传递更加平稳,具有较好的产业化前景和广阔的应用需求;降低活塞销在活塞中窜动而刮伤气缸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燃机工程领域,特别是一种无曲轴液压传动发动机。
背景技术
发动机是一种将其他能量转化为机械能的动力装置,在汽车领域中广泛采用的是内燃式活塞发动机作为动力输出装置,即将燃烧热能转换为旋转机械能输出。传统发动机主要通过燃料燃烧释放出热能,推动活塞往复直线运动,将热能转换为直线运动的机械动力,再通过连杆将活塞的往复直线运动转化为曲轴的连续转动,使往复直线运动机械动力转换为连续转动机械动力,曲轴的一端与飞轮相连,再通过其他机械动力传递装置将旋转机械动力输出。这种传统的内燃式活塞发动机中间需要经过连杆和曲轴进行中间动力的传递,才能将动力传递给飞轮并对外输出旋转机械动力,需要经过中间的动力传递机构,传递路线长、效率低、能量损失较为严重,且连杆和曲轴占用空间大,使得发动机整体结构松散不紧凑,同时连杆和曲轴的加工精度要求极高,工艺性较差。另外,发动机的输入端往往由于活塞销在活塞中窜动而刮伤气缸套,极大的影响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且不利于更好损坏零部件;其次,导杆传递动力的反馈调节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传统内燃式活塞发动机动力传递路线长、传递效率低、能量损失严重、结构松散等问题,寻求设计一种结构简单紧凑、能量损失小、具有高效动力传递方式、且加工工艺性良好的内燃式液压传动发动机,实现热能向机械能的转化及输出,设计了一种无曲轴液压传动发动机。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无曲轴液压传动发动机,包括缸体,所述缸体包括气缸体和动力缸体,还包括设置在气缸体内的至少两个输入部、设置在动力缸体上的输出部和设置在缸体内的传动部,所述输出部和输入部通过传动部连接;所述输入部包括活塞、气缸套、活塞销、弹性挡圈和压力柱塞,所述气缸套为圆筒状结构且固定嵌入于气缸体中,活塞活动连接于气缸套中,活塞的连接端设有连接腔,连接腔的侧面设有安装孔,压力柱塞的一端设有滑动槽,滑动槽内滑动连接活塞销,活塞销与活塞滑动连接,且活塞销的两端设有安装在活塞的安装孔内的嵌槽内的弹性挡圈;所述输出部包括动力柱塞、滑履和斜盘飞轮,所述斜盘飞轮通过其中部的通孔与动力缸体固连的固定轴旋转连接,斜盘飞轮的安装侧设有与输入部等数量的滑履,动力柱塞的一端与滑履的球铰连接,斜盘飞轮的周侧设有输出齿圈,斜盘飞轮的外侧设有摩擦平面;所述传动部包括设置在气缸体内的压力缸、设置在动力缸体内的动力缸和设置在缸体内的补油系统,所述压力缸和动力缸通过传动管路一一对应连接,传动管路之间设置补油系统;所述压力缸内活动连接压力柱塞的另一端,动力缸内活动连接动力柱塞的另一端,所述传动部和压力柱塞、动力柱塞组成的密闭空腔内设有液压油。
优选的,所述输出部还包括螺母和挡圈,所述斜盘飞轮的通孔内设有轴肩,轴肩的两侧分别设置一安装在固定轴上的轴承,固定轴的外端依次设置挡圈和螺母。
优选的,所述轴承为圆锥滚子轴承。
优选的,所述连接腔侧面安装孔的数量是两个。
优选的,所述输入部的数量是偶数个,且在固定轴的圆周方向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气缸体和动力缸体通过螺栓连接。
优选的,所述补油系统设置在气缸体和动力缸体组成的空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大学,未经青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735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机驱动式可变长度连杆
- 下一篇:一种新型发电机组机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