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绞合模具的成缆绞纱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70658.7 | 申请日: | 2017-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713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学保;马敬磊;齐伟;李广省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太平洋光纤光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李潇潇 |
地址: | 25231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心转动轴 模具 模具本体 缆通道 绞合 本实用新型 纱线导向槽 纱线导向管 成缆 对绞 绞纱 光缆制造设备 使用寿命 小口端 圆整度 抛光 倒角 缆芯 内壁 连通 磨损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缆制造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带有新型绞合模具的成缆绞纱机,包括机架和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具有一供缆芯通过的束缆通道,所述束缆通道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模具本体的内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纱线导向槽,所述纱线导向槽的倒角抛光设置,模具本体设在所述第二空心转动轴靠近所述第一空心转动轴的一端,且所述束缆通道的小口端朝向所述第一空心转动轴设置,所述第一空心转动轴内设有轴内纱线导向管,所述轴内纱线导向管与所述束缆通道连通。本实用新型实现对绞合模具的定向磨损,长期使用不会对绞合模具的圆整度造成影响,提高了绞合模具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缆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绞合模具的成缆扎纱机。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产业的不断发展,光缆的需求快速增长,光缆结构也逐渐向多元化和特殊化方向发展,光缆的绞合成缆是光缆制造过程中的一道重要的工序,绞合是将若干根套管或填充绳以中心加强件为中心旋转扭绞在一起,再用扎纱捆绑固定起来,形成稳定圆整的缆芯,再添加一些保护性辅助材料,如油膏、阻水纱、阻水带等,以增强光缆的柔韧性和可弯曲性,提高光缆的抗拉能力和改善光缆的温度特性,其中,光缆成缆绞纱机是实现光缆成缆绞合扎纱的专用设备之一,结构简单,效率高,适合现代化工业的生产。
现有技术中的光缆成缆绞纱机,第二道聚酯纱通过导向管后需经过轴内导管引到绞合模具处,因绞合模具与导向管处于同一转动轴上,使得从导向管引出的聚酯纱会磨损绞合模具的固定点,导致绞合模具受磨损程度不均匀,聚酯纱磨损处会提前磨损,导致模具不圆整,影响绞合成缆生产而报废,而频繁的更换绞合模具,不但成本大大提高,且更换操作繁琐,费时费力。
因此,我们需要一种带有绞合模具的成缆绞纱机,不但具有迫切的研究价值,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工业应用潜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所指出的因纱线对绞合模具的不定向磨损而对绞合模具的整体圆整度造成影响,进而导致绞合模具使用寿命低的问题,本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绞合模具的成缆绞纱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有绞合模具的成缆绞纱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转动安装有驱动装置驱动的第一空心转动轴和第二空心转动轴,所述第一空心转动轴和所述第二空心转动轴对应设置,且所述第一空心转动轴和所述第二空心转动轴上均绕有纱团,还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具有一供缆芯通过的束缆通道,所述束缆通道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模具本体的内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纱线导向槽,所述纱线导向槽的倒角抛光设置,模具本体安装于所述第二空心转动轴靠近所述第一空心转动轴的一端,且所述束缆通道的小口端朝向所述第一空心转动轴设置,所述第一空心转动轴内设有轴内纱线导向管,所述轴内纱线导向管与所述束缆通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纱线导向槽与所述模具本体的轴向中心线平行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纱线导向槽设有2-5个,且所述纱线导向槽于所述模具本体的内壁均匀排列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束缆通道为喇叭状,且所述纱线导向槽于所述束缆通道的小口端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纱线导向槽的深度为1.0mm,宽度为0.3mm。
进一步的,所述模具本体的内壁和所述纱线导向槽均涂覆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为碳化钨耐磨涂层、碳化铬耐磨涂层、碳化硅耐磨涂层或陶瓷聚合物耐磨涂层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模具本体的周向外壁上开设有安装卡槽,所述安装卡槽靠近所述模具本体的模口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空心转动轴和所述第二空心转动轴上均设有撑杆,所述撑杆的两端部均安装有轴外纱线导向管,所述轴外纱线导向管与所述第一空心转动轴和第二空心转动轴之间分别设有导线轮,所述导线轮转动安装于所述撑杆上,且所述导线轮于所述轴外纱线导向管的出线端一侧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太平洋光纤光缆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太平洋光纤光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706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纤传输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高效传输通信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