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飞行器副翼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69826.0 | 申请日: | 2017-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727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张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昊翔电能运动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13/50 | 分类号: | B64C13/50 |
代理公司: | 上海恒锐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86 | 代理人: | 章月溱 |
地址: | 21532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副翼 伺服电机 飞行器 滑块 控制系统 连杆结构 机翼 机身 本实用新型 驱动 机体内部 技术效果 连杆机构 外观结构 一端连接 舵机 上套 套接 翼舵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飞行器副翼控制系统。所述飞行器副翼控制系统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包括机身、机翼,所述机身与机翼相连且所述机翼设有副翼;设于机体内的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上套接有用于驱动副翼的连杆结构;所述连杆结构一端套接伺服电机上的滑块,与所述连有滑块一端所对应的另一端与副翼相连接。上述飞行器副翼控制系统,在机体内部设置伺服电机,从而改善飞行器的外观结构,通过伺服电机上的滑块连有的连杆结构,上述连杆结构另一端连接并控制副翼。最终达到通过连杆机构将舵机的直线运动转变为副翼舵面的旋转运动,从而驱动副翼舵面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飞行器副翼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微机电(MEMS)技术的发展,飞行器应用越来越广泛。飞行器可以用于航拍、提供虚拟现实视角或运输质量较小的物品。用于航拍或提供虚拟现实视角的飞行器,对拍摄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实现现有技术过程中,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传统舵机对舵面的控制多通过拉动钢丝从而拉动舵面支架,此方式不但影响飞行器的外观、造成结构不美观,也影响了本身的空气动力。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不但影响飞行器的外观、造成结构不美观,也影响了本身的空气动力的问题,提供一种飞行器副翼控制系统。
一种飞行器副翼控制系统,所述飞行器副翼控制系统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包括机身、机翼,所述机身与机翼相连且所述机翼设有副翼;设于机体内的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上套接有用于驱动副翼的连杆结构;所述连杆结构一端套接伺服电机上的滑块,与所述连有滑块一端所对应的另一端与副翼相连接。
上述飞行器副翼控制系统,在机体内部设置伺服电机,从而改善飞行器的外观结构,通过伺服电机上的滑块连有的连杆结构,上述连杆结构另一端连接并控制副翼。最终达到通过连杆机构将舵机的直线运动转变为副翼舵面的旋转运动,从而驱动副翼舵面的技术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杆结构包括第一传动杆及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与所述伺服电机设有的滑块相套接,所述第二传动杆与所述副翼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杆与第二传动杆均为金属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杆结构设置于所述机体内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杆设于所述机身,所述第二传动杆设于所述机翼,且所述第一传动杆与第二传动杆通过套接传动件交叉套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接传动件设有用于套接所述第一传动杆与第二传动杆交接端且垂直交叉的通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翼上设有用于固定第二传动杆的固定装置,所述第二传动杆穿过于所述固定装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装置的数量至少为一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副翼设有凹槽,所述第二传动杆不与所述第一传动杆套接的一端设有垂直于所述副翼的弯折结构,所述弯折结构置于所述凹槽以驱动所述副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块设有用于卡接连杆结构的通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飞行器单侧副翼控制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副翼控制系统局部示意图。
其中,
机体 100
机身 101
机翼 10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昊翔电能运动科技(昆山)有限公司,未经昊翔电能运动科技(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698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