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居民生活区渗透式雨水截污治理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369230.0 | 申请日: | 2017-10-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923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 发明(设计)人: | 张延年;杨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建筑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5/10;E03F5/14;E03F3/04 |
| 代理公司: | 沈阳之华益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21218 | 代理人: | 黄英华 |
| 地址: | 110168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居民 生活区 渗透 雨水 治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居民生活区渗透式雨水截污治理系统,包括路面、雨水收集井、导管、截污井、过滤井、雨水储存模块、排水管、市政管网、草坪、调蓄储水池、水泵和抽水管。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构造简单、受力性能好,能够回收、储存并且过滤、净化雨水,有效解决居民生活区积水问题,起到雨水调蓄功能,改善居民生活区气候条件,缓解热岛效应,本系统还可以改善居民生活区噪音污染,在大雨到来之时可有效地克服现有城市排水管网系统不能解决暴雨径流造成的内涝等问题,实现了集雨、截污、储存、排放、削峰调蓄以及缓解内涝等自动控制,生态环保,有助于改善地下水源和生态等环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雨水截污治理系统,属于集水排水、雨水截污技术控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居民生活区渗透式雨水截污治理系统。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滤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渗透性路面作为“生态排水”的一个重要方法,已经成为道路排水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透水路面适用于人行道、机动车道、轻量级车道和各种体育场道路,以往透水路面工程并无统一标准,且路面透水、透气性不高,其中透水砼表面粗糙,承载能力低;透水砖靠毛细孔透水,时间长久易堵塞,用水泥砂或细石砼铺设不透水,承载力也较差,造价高;还有一些透水水泥路面采用预埋管架的方法,即先将塑料管架模具放入垫层上,灌入混凝土,待混凝土干燥后,管架模具设置的多个通孔则成为排水孔,采用这样的方法成本造价较高,施工时间长,而且由于装饰面层为不透水铺装材料,无法起到透水效果,环保与美观无法兼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不可渗透地面的面积高速增长,导致污染物堆积,使得路面雨水中持有大量的污染物,在一些路面径流方面的研究中表明,初期30%雨水径流中的污染负荷占整场降雨污染的 70%,因此,初期雨水的截留与处理可有效控制径流带来的水体污染。目前,国内外对于雨水污染处理也有着不同的措施,国外大多是将雨水直接收集起来再利用,国内是将初期雨水直接引入污水处理厂,忽略了污水处理厂除污容量有限,多余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自然水体。因此,有必要研制能够弥补这些方面不足的初期径流雨水截污处理装置,收集并净化城市路面的雨水,并用净化、过滤后的雨水涵养草坪,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居民生活区渗透式雨水截污治理系统,解决了以往路面透水、透气性不高,承载力也较差,造价高,施工时间长,居民生活区路面积水、雨水不能得到很好地再利用和城市排水管网系统不能解决暴雨径流造成的内涝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居民生活区渗透式雨水截污治理系统,包括路面、雨水收集井、导管、截污井、过滤井、雨水储存模块、排水管、市政管网、草坪、调蓄储水池、水泵和抽水管,其中,所述的居民生活区渗透式雨水截污治理系统的结构从左至右依次为路面、雨水收集井、截污井、过滤井、市政管网、草坪和调蓄储水池,所述的路面上可以设置多个有雨水收集井,雨水收集井收集的雨水通过管路先后进入截污井、过滤井、雨水储存模块和调蓄储水池;所述的过滤井的中下部经导管与雨水储存模块相通,上部经导管与市政管网联通,所述的雨水储存模块的高度低于市政管网的高度,排水管同时连接雨水储存模块和调蓄储水池,调蓄储水池底部有水泵,水泵与抽水管的入口相连;所述的截污井、过滤井、雨水储存模块和调蓄储水池的底面处于同一高度;当路面有坡度时,整个道路结构优先与坡度的方向垂直。
其中,所述的居民生活区渗透式雨水截污治理系统还包括草坪;所述的雨水收集井包括上层的雨水篦子和中间部分的砂石层,砂石层与所述的导管相通;所述的截污井包括上层的截污井检修盖和放置于截污井内部空间的除污篮,除污篮有除污篮提杆,除污篮可从截污井中取出;所述的过滤井包括上层的过滤井检修盖和放置于过滤井内部的过滤装置,过滤装置有过滤装置提杆,过滤装置可从过滤井中取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建筑大学,未经沈阳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692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