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胸腰椎椎间融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66619.X | 申请日: | 2017-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043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发明(设计)人: | 胡晓文;吴忆峰;韦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华森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B33Y80/00;A61F2/3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14 | 代理人: | 翁坚刚 |
地址: | 21316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融合器 椎间融合器 胸腰椎 优选 本实用新型 环形壁 钛合金材料 骨质生长 密集设置 前后方向 上下贯通 一体打印 结构件 孔隙率 内表面 器械槽 植骨区 齿面 盲孔 切槽 通孔 右壁 左壁 成型 器械 包围 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胸腰椎椎间融合器,该椎间融合器为通过3D打印机将钛合金材料一体打印成型的结构件,由上下贯通的融合器本体以及被融合器本体包围所形成的植骨区组成;融合器本体的环形壁上在上下和前后方向上密集设置有通孔;融合器本体的环形壁上还优选设有齿面切槽;融合器本体的左壁优选设有器械槽和器械孔,而右壁的内表面优选设有盲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胸腰椎椎间融合器强度较高,且融合器本体的孔隙率达到50%至80%,有利于骨质生长,能够满足胸腰椎间融合手术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脊椎骨的植入物,属于椎间融合内固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胸腰椎融合器。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腰椎退变性疾病及其他病变的发生率逐渐上升,因退变导致腰椎滑脱或不稳及其他椎间盘疾病,需要进行椎体间融合术。
中国专利文献CN204581605U(申请号201520265012.7)公开了一种椎间融合器,包括近似长方体的融合器本体,所述融合器本体内设置有竖直贯通的植骨孔,融合器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匀设置有齿牙。融合器本体的前端面逐渐向内收缩通过导圆边光滑过渡,融合器本体的后端面设置有植入定位孔和植入定位槽。融合器本体的两侧边镂空贯穿,镂空处设置有生长网。其中钛合金生长网起到骨架支撑作用,大大提高了切向受力能力。另外,该融合器上下表面的齿牙设置为与人体脊椎弯曲度相配合的楔形角,提高了融合器安装的稳固性和轴向受力能力,使得该融合器能够长期稳定的使用,并减小了异物感,确保了椎间融合术的手术质量。该实用新型公开的椎间融合器本体材料为聚醚醚酮PEEK,只有其生长网为钛合金网。该文献中也提到融合器的骨架支撑需要钛合金生长网的支持,事实上聚醚醚酮PEEK材料的弹性模量远小于钛合金材料,即会导致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得不到保证,同时只在相对设置的两侧设有镂空的生长网,不利于满足骨质开放性生长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胸腰椎椎间的强度较好且在术后对骨质等的生长效果较好的胸腰椎椎间融合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施例的胸腰椎椎间融合器为通过3D打印机将钛合金材料一体打印成型的结构件。该椎间融合器由上下贯通的融合器本体以及被融合器本体包围所形成的腰圆柱形植骨区组成。融合器本体是由壁厚不同的环形壁构成。融合器本体的外围所围形状形似腰圆形,并且融合器本体的孔隙率达到50%至80%。融合器本体的环形壁包括依次相连的前壁、左壁、后壁和右壁,右壁又与前壁相连,其中,前壁和后壁的壁宽相同,均为H1;左壁和右壁的壁宽相同,均为H3,且H3大于H1。融合器本体的外表面可分成植骨区表面和非植骨区表面,非植骨区表面可分为上表面、下表面以及前后左右的四周表面。融合器本体的内表面为由前壁、左壁、后壁和右壁的各自的内侧表面依次相连、且右壁的内侧表面与前壁内侧表面相连而构成。融合器本体的内表面为植骨区表面。
所述的融合器本体的环形壁上所密集设置的通孔为前后向通孔和上下向通孔;所述的上下向通孔沿上下方向设置在融合器本体的环形壁上,且所有上下向通孔均匀分布,各上下向通孔的上端口设置在上表面上,各上下向通孔的下端口设置在下表面上;所述的前后向通孔沿前后方向设置在前壁上和设置在后壁上。
所述的融合器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各自分别设有多个防退的固定齿。
所述的融合器本体的环形壁上设有数条齿面切槽,呈对称分布于环形壁的下表面与上表面上;在非植骨区的下表面上,沿前后方向设置有两条齿面切槽,且位于临近左壁的下表面上;非植骨区的下表面上沿左右方向还设置有三条齿面切槽,其中两条分别位于临近前壁和后壁的下表面上相互平行,还有一条位于临近右壁的下表面上且平行设置于另外两条齿面切槽之间;另外,非植骨区的上表面上相对于下表面对称设有相应的两条前后向的齿面切槽和三条左右向的齿面切槽。
所述融合器前后向壁宽为H1,宽度为4-6mm;前后向总宽为H2,宽度为18-26mm;左右向壁宽为H3,宽度为10-16mm;左右向总宽为H4,宽度为80-12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华森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华森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6661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颈椎椎间融合器
- 下一篇:新型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