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波浪滑翔机的通讯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66460.1 | 申请日: | 2017-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019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王浩;蔡洤朴;简心语;刘子平;田新亮;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B63G8/14;B63G8/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旭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0 | 代理人: | 郑立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滑翔机 波浪 船体 岸基 桌面控制 通讯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 控制系统 通讯系统 网络系统 云端 应用程序接口模块 记录查询模块 历史记录模块 船体位置 动作姿态 海洋信息 通讯连接 通讯问题 网络邮件 行驶路线 循迹控制 清空 采集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波浪滑翔机的通讯控制系统,包括波浪滑翔机、岸基桌面控制系统、云端网络系统;波浪滑翔机包括船体、船体通讯系统和船体控制系统,船体通讯系统置于船体上,船体控制系统在水下控制波浪滑翔机的动作姿态;岸基桌面控制系统包括船体位置记录查询模块、行驶路线设定模块、清空历史记录模块、网络邮件模块和应用程序接口模块;岸基桌面控制系统通过云端网络系统与波浪滑翔机进行通讯连接。本实用新型很好地解决了远洋环境中,波浪滑翔机与岸基的通讯问题,同时,使得波浪滑翔机应用在海洋信息采集,循迹控制航行等方面成为现实。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波浪滑翔机,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波浪滑翔机的通讯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水上无人船主要用于执行危险以及不适合有人船只执行的任务,主要用于科研、探测、搜救、导航和勘察等。传统水上无人船的推进动力系统多用液压、电机等,需要能源补给,续航能力有限,无法实现连续长久作业。由于其续航能力主要由所搭载的能源形式决定,开发利用新能源是提高水上无人船续航能力的必然趋势。
波浪滑翔机作为一款新型水上无人船,利用其巧妙的结构将海洋波浪能源转化为自身的前向推进动力,依靠波浪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前向推进力,可以在广阔的海洋上进行长期的路径跟踪和位置保持;同时还可充当中间站,与其他各类型的探测器进行指令和数据交换,为海洋观测技术提供了新思路,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与传统的水上无人机器人相比,波浪滑翔机在大范围、长时间、低成本代价的海洋环境监测中具有极大优势。
到目前为止,尽管利用波浪滑翔作为动力的船舶已初现雏形,有部分厂家、研究机构已经开始设计、制造这类船体进行商业探测或科学研究,但是始终没有一套能够较好兼容这类船体、完美发挥其优良特性的通讯和控制系统。比如,当波浪滑翔机在远洋运行时,由于海面环境变化剧烈,波浪滑翔机受到海上风、浪、流等时变环境的影响会产生航线偏移,若不能及时掌握波浪滑翔机的位置以及船体上各模块的运行状态,便会失去对波浪滑翔机的控制,从而不能顺利完成商业探测或科学研究任务。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可实现在岸基对波浪滑翔机及其搭载的仪器进行全时段的可视化监视与控制并完成对监测环境数据的接收分类存储和可视化展示等操作的通讯控制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岸基与远洋环境中波浪滑翔机的通讯及控制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实现在岸站对波浪滑翔机及其搭载的仪器进行全时段的可视化监视与控制并完成对监测环境数据的接收分类存储和可视化展示等操作的通讯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波浪滑翔机的通讯控制系统,包括波浪滑翔机、岸基桌面控制系统和云端网络系统;所述波浪滑翔机包括船体、船体通讯系统和船体控制系统,所述船体通讯系统置于所述船体上,所述船体控制系统在水下控制波浪滑翔机的动作姿态;所述云端网络系统包括云端邮件系统和卫星通讯系统;所述岸基桌面控制系统包括船体位置记录查询模块、行驶路线设定模块、清空历史记录模块、网络邮件模块和应用程序接口模块;所述岸基桌面控制系统通过云端网络系统与波浪滑翔机进行通讯连接。
优选地,所述船体通讯系统包括处理主板、卫星通讯交互模块、卫星天线和GPS天线。
优选地,所述船体控制系统包括电机、传感器和舵机。
优选地,所述船体通讯系统采用嵌入式系统,使用程序代码编写的固件对卫星通讯交互模块接口进行调用,对所述船体控制系统中的电机、舵机进行设定来调整所述波浪滑翔机的航行方向和航行速度。
优选地,所述船体包括内部水密单元,所述处理主板和卫星通讯交互模块安装于所述内部水密单元中。
优选地,所述处理主板与卫星通讯交互模块、卫星天线、GPS天线通过电路进行硬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664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计算机网络安全监控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NB-IOT的物联网控制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