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颈椎椎间融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66318.7 | 申请日: | 2017-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043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发明(设计)人: | 吴忆峰;刘忙仔;张红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华森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14 | 代理人: | 翁坚刚 |
地址: | 21316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融合器 颈椎椎间融合器 本实用新型 环形壁 优选 椎间融合器 钛合金材料 骨质生长 密集设置 上下贯通 一体打印 结构件 孔隙率 器械槽 植骨区 齿面 颈椎 切槽 通孔 右壁 成型 器械 包围 融合 | ||
1.一种颈椎椎间融合器,为通过3D打印机将钛合金材料一体打印成型的结构件,其特征在于:该椎间融合器由上下贯通的融合器本体(1)以及被融合器本体(1)包围所形成的植骨区(17)组成,并且融合器本体(1)是由壁厚基本相同的环形壁构成,从而使得融合器本体(1)的横截面是厚度基本相同的环形;融合器本体(1)的环形壁上密集设置有与外界相通的通孔,并且融合器本体(1)的孔隙率达到50%至80%;
所述的融合器本体(1)的环形壁包括依次相连的前壁(13)、右壁(14)、后壁(15)和左壁(16),右壁(14)又与前壁(13)相连;融合器本体(1)的外表面分为上表面(11)、下表面(12)以及前后左右四周的外侧表面,融合器本体(1)的内表面为由前壁(13)、右壁(14)、后壁(15)和左壁(16)的各自的内侧表面依次相连、且右壁(14)的内侧表面与前壁(13)内侧表面相连而构成;融合器本体(1)的内表面为植骨区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融合器本体(1)的环形壁上所密集设置的通孔为前后向通孔(18-1)、左右向通孔(18-1)和上下向通孔(18-2);所述的上下向通孔(18-2)沿上下方向设置在融合器本体(1)的环形壁上,且所有上下向通孔(18-2)均匀分布,各上下向通孔(18-2)的上端口设置在上表面(11)上,各上下向通孔(18-2)的下端口设置在下表面(12)上,各上下向的通孔(18-2)均为圆形通孔;所述的前后向通孔(18-1)沿前后方向设置在前壁(13)上和设置在后壁(15)上,左右向通孔(18-1)沿左右方向设置在右壁(14)上和设置在左壁(16)上,各前后向通孔(18-1)和各左右向通孔(18-1)均为菱形植骨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融合器本体(1)的环形壁壁厚基本相同,其宽度H为2-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融合器本体(1)的环形壁上设有数条齿面切槽(20),分别分布于环形壁的上表面(11)与下表面(12);在下表面(12)上,沿左右方向设置有3条齿面切槽(20),其中2条分别位于下表面(12)的前壁部分上和后壁部分上,另外一条位于下表面(12)的中部,且位于右壁部分上和左壁部分上;在下表面(12)上,还沿前后方向设置有2条齿面切槽(20),分别位于下表面(12)的前壁部分上和后壁部分上;
在上表面(11)上,分别沿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设有4条齿面切槽(20),与下表面(12)相比,仅少一条位于中部的齿面切槽(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融合器本体(1)的上表面(11)和下表面(12)上各自分别设有多个防退的固定齿(1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融合器本体(1)的右壁(14)设有一个器械槽(14-1),器械槽(14-1)的中央部位还设有一个器械孔(14-2),所述的器械孔(14-2)为贯通右壁(14)的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华森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华森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6631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膝关节假体
- 下一篇:一种胸腰椎椎间融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