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胃肠漏封堵引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65973.0 | 申请日: | 2017-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257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曾永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 |
代理公司: | 重庆乐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1 | 代理人: | 刘佳 |
地址: | 40216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流管 下固定环 引流装置 封堵片 输送管 封堵 外壁 螺栓 固定装置 环形凸起 固定片 晃动 上套 本实用新型 上固定环 矩形槽 矩形块 螺纹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胃肠漏封堵引流装置,包括封堵片、引流管、环形凸起和固定片,所述封堵片的右侧安装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外壁上设有环形凸起,所述引流管的外壁上套接有固定片,所述引流管的右侧安装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的外壁上套接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下固定环,所述下固定环的前后两侧顶端均安装有第三螺栓,所述第三螺栓与下固定环螺纹相连。该胃肠漏封堵引流装置,将矩形块固定在矩形槽内,从而将上固定环和下固定环固定在一起对输送管进行固定,从而将引流管固定住,避免引流管发生晃动的现象导致封堵片跟随引流管晃动,防止给病人带来不适的现象,保证了使用时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胃肠漏封堵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临床胃漏、肠漏的治疗中,需要对漏口进行封堵,以减少消化液的外漏,促使漏口创面缩小,形成瘘道,最终漏口愈合,在临床的实际工作中,由于漏口的大小以及漏口与腹壁之间的距离千变万化,目前没有一种装置可以有效的应对各式各样复杂的漏,给胃肠漏的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也给患者造成消化液外漏,创面不易保护,漏口愈合时间长等痛苦,例如申请号为201520705586.1的实用新型,包括封堵片、引流管和固定片,封堵片中部与引流管固定连接并相通,引流管管体上设有若干间隔排列的环形凸起,固定片中部设有穿孔,虽然使用方便,能有效应对各式各样的胃肠漏,但是在安装好之后,引流管暴露在外容易发生晃动的现象,导致封堵片跟随引流管晃动,会给病人带来不适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胃肠漏封堵引流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胃肠漏封堵引流装置,包括封堵片、引流管、环形凸起和固定片,所述封堵片的右侧安装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外壁上设有环形凸起,所述引流管的外壁上套接有固定片,所述引流管的右侧安装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的外壁上套接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下固定环,所述下固定环的前后两侧顶端均安装有第三螺栓,所述第三螺栓与下固定环螺纹相连,所述下固定环的上表面前后两侧均设有矩形槽,所述下固定环的顶端安装有上固定环,所述上固定环的底端前后两侧均安装有矩形块,所述矩形块与矩形槽相匹配,所述矩形块的外壁上设有螺孔,所述螺孔与第三螺栓螺纹相连,所述固定片的上下两侧均安装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卡座,所述卡座的内腔安装有圆柱,所述卡座通过第二螺栓与圆柱相连,所述圆柱的右侧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右侧安装有矩形箱,所述矩形箱的外壁上安装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与矩形箱螺纹相连,所述矩形箱的内侧安装有矩形杆,所述矩形杆分别与上固定环和下固定环相连。
优选的,所述封堵片的左侧贴合有抗菌层,所述抗菌层包括纳米二氧化钛触媒抗菌纤维,所述纳米二氧化钛触媒抗菌纤维的下表面压合有桑蚕丝纤维层,所述桑蚕丝纤维层的下表面压合有竹炭纤维层。
优选的,所述竹炭纤维层的下表面压合有木纤维纱层。
优选的,所述上固定环和下固定环的内侧均贴合有橡胶条。
优选的,所述第三螺栓的外侧焊接有省力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胃肠漏封堵引流装置,松动第一螺栓向输送管的方向拉动上固定环和下固定环,可以带动矩形杆在矩形箱内滑动,通过矩形块与矩形槽相匹配,可以使上固定环带动矩形块进入矩形槽内,通过第三螺栓与下固定环和螺孔螺纹相连,顺时针转动第三螺栓可以将其转动进螺孔内,将矩形块固定在矩形槽内,从而将上固定环和下固定环固定在一起对输送管进行固定,从而将引流管固定住,避免引流管发生晃动的现象导致封堵片跟随引流管晃动,防止给病人带来不适的现象,保证了使用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未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659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皮肤刮匙
- 下一篇:一种组装式神经分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