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止转套筒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63108.2 | 申请日: | 2017-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396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周建勇;姚海舟;李家明;华佳;梁广鸿;宋向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9/06 | 分类号: | B23P19/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国,张小容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套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装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止转套筒。
背景技术
随着自动化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装配线采用自动螺栓拧紧装置来拧紧螺栓,自动螺栓拧紧装置一般包括旋转装置、止转装置、以及用以驱动旋转装置和止转装置移动的移动装置。一般的操作过程为:施工人员先固定待组装组件的位置并对螺栓和螺母进行预拧紧,再利用移动装置移动旋转装置和止转装置,使止转装置固定住螺母的位置,旋转装置抵接于螺栓,再启动旋转装置使螺栓与螺母相对转动,即完成了拧紧的过程。其中,止转装置通常采用止转套筒来固定螺母的位置。现有技术中的止转套筒通常采用金属材料制造,如此对待组装组件的定位要求较高,稍有偏差,止转套筒将无法套接在螺栓或者螺母上。而如果采用柔性材料制造止转套筒,止转套筒传输的能够传递的力矩又受到材料的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止转套筒,旨在确保止转套筒可以传输的力矩的同时,降低对待组装组件的定位要求。
为了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止转套筒,具有用以套接于螺接件的套接端,所述止转套筒包括:
外筒体,由刚性材料制成,贯穿所述外筒体位于所述套接端的端面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内侧壁凹设有螺纹凹槽;以及,
内筒体,由柔性材料制成,紧贴固定于所述容纳槽的内侧壁,所述内筒体的外侧壁凸设有伸入所述螺纹凹槽且与所述螺纹凹槽相配合的螺纹凸起,贯穿所述内筒体位于套接端的端面设有用以与螺接件配合的定位槽。
优选地,所述螺纹凹槽由相互交叉的左旋螺纹凹槽和右旋螺纹凹槽组成;
所述螺纹凸起由相互交叉的左旋螺纹凸起和右旋螺纹凸起组成。
优选地,所述螺纹凸起的弹性系数大于所述内筒体的弹性系数。
优选地,贯穿所述外筒体的侧壁设有第一通气孔,与所述第一通气孔正对贯穿所述内筒体的侧壁且设有第二通气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通气孔和所述第二通气孔错开螺纹凸起设置。
优选地,贯穿所述内筒体位于套接端的端面的过渡段、以及与所述过渡段连通的配合段,所述过渡段自所述套接端向所述配合段呈收缩设置,所述配合段用以与螺接件配合。
优选地,所述定位槽为梅花槽。
优选地,所述内筒体和所述外筒体粘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由刚性材料制造的外筒体确保止转套筒可以传输的力矩,通过设置由柔性材料制造的内筒体,降低对待组装组件的定位要求。当待组装组件的定位存在少量偏差时,内筒体通过弹性变形,使止转套筒套接于螺栓或者螺母上。此外,为提高内筒体和外筒体连接的牢固性以及提高内筒体的抗扭矩能力,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设置有螺纹凸起和螺纹凹槽。螺纹凸起的设置能起到对内筒体的加强作用,从而提高内筒体的抗扭矩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止转套筒的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内筒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止转套筒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止转套筒的另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631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