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经鼻颅底封堵立体支架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358376.5 | 申请日: | 2017-10-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848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 |
| 代理公司: | 广州凯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9 | 代理人: | 姚迎新 |
| 地址: | 518035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封堵 立体支架 金属编织线 经鼻 本实用新型 编织 活动连接 几何中心 手术操作 网状结构 血管损伤 膜包裹 上表面 顺时针 鼓起 神经 伤害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经鼻颅底封堵立体支架,包括编织的封堵立体支架,与封堵立体支架活动连接的芯;所述封堵立体支架为中间鼓起的结构,封堵立体支架设有顺时针的第一金属编织线、逆时针的第二金属编织线和致凝封堵膜,第一金属编织线与第二金属编织线从封堵立体支架的几何中心向外交错编织成网状结构,致凝封堵膜包裹在封堵立体支架上表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经鼻颅底封堵立体支架设计科学简单,有效对经鼻进行封堵,有利于手术操作,避免了神经、血管损伤,大大降低了对患者的伤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术器械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经鼻颅底封堵立体支架。
背景技术
近十年来,随着神经外科技术和相应仪器设备的发展和鼻内镜微创技术的迅速兴起和普及。尽管各大医院经过改进成功进行了微创经蝶窦手术,但这种手术方法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暴露范围有限、手术视野窄、深,无法切除向海绵窦、额叶底部、颞叶底部和斜坡侵袭的肿瘤,对侵袭性垂体腺瘤治疗效果也不尽人意。
目前没有解决这样的技术方案,急需一种能够在经鼻颅底上隔开一个安全位置,避免了神经、血管损伤,大大降低了对患者的伤害的医学器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免了神经、血管损伤,大大降低了对患者的伤害的经鼻颅底封堵立体支架。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经鼻颅底封堵立体支架,包括编织的封堵立体支架,与封堵立体支架活动连接的芯;所述封堵立体支架为中间鼓起的结构,中间鼓起既可以为外轮廓向中心鼓起,也可以是几何中心鼓起,封堵立体支架设有顺时针的第一金属编织线、逆时针的第二金属编织线和致凝封堵膜,第一金属编织线与第二金属编织线从封堵立体支架的几何中心向外交错编织成网状结构,致凝封堵膜包裹在封堵立体支架上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封堵立体支架通过螺公头和螺母与芯活动连接。螺公头分别与第一金属编织线、第二金属编织线连接,螺公头与芯上的螺母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芯套在外管里面,芯末端设有拉手。拉动拉手时,芯把封堵立体支架收藏在外管里面,推动拉手时,芯把封堵立体支架从外管里面推出形成中间鼓起的网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封堵立体支架的网状结构由记忆金属做成的第一金属编织线和由记忆金属做成的第二金属编织线编织而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经鼻颅底封堵立体支架设计科学简单,有效对经鼻进行封堵,有利于手术操作,避免了神经、血管损伤,大大降低了对患者的伤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经鼻颅底封堵立体支架实施例示意图;
附图中:1-封堵立体支架;2-芯;3-螺公头;4-螺母;5-外管;11-第一金属编织线;12-第二金属编织线;13-致凝封堵膜;21-拉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此以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未经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583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