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生产供水次氯酸钠消毒液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354723.7 | 申请日: | 2017-10-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310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 发明(设计)人: | 贾燕南;丁昆仑;胡孟;邬晓梅;李晓琴;宋卫坤;徐万昌;谢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25B1/26 | 分类号: | C25B1/26;C25B15/08;C25B9/08;C25B13/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3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生产 供水 次氯酸 消毒液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生产供水次氯酸钠消毒液的装置,包括软水器,软水器连接有盐水配制箱,盐水配制箱连接高位盐水箱,高位盐水箱与带导流堰的离子膜电解槽阳极室连接,电解槽阴极室与高位碱液箱连接;阳极室产生淡盐水和氯气,阴极室产生氢气及氢氧化钠;阳极室与气液分离器连接,气液分离器与带格栅板的淡盐水循环罐连接,淡盐水循环罐与盐水配制箱连接;高位碱液箱、气液分离器及淡盐水循环罐与氯气负压吸收及次氯酸钠循环反应系统连接,通过氯气负压吸收及次氯酸钠循环反应系统生成次氯酸钠溶液。本实用新型生产的次氯酸钠消毒液投加入水体后,水的pH值、溶解性总固体等指标改变小,生成消毒副产物少,同时运行成本低,维护管理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中小型供水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生产供水次氯酸钠消毒液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我国城市供水工程中,液氯消毒是应用最成熟的消毒技术,但其安全要求高,使用前需要到公安部门备案,中小型供水工程不具备使用条件,适用的消毒方式主要包括次氯酸钠、二氧化氯、紫外线和臭氧消毒。其中,臭氧和紫外线消毒无持续消毒效果,只能在管网较短的小型工程中应用;二氧化氯消毒所需发生原料采购不易,且运行成本高;次氯酸钠消毒相对其他消毒方法来讲具有原材料购置方便、安全性高、持续消毒效果好等优点。但商品次氯酸钠消毒液用于供水消毒存在成本高、pH值高,投加时易堵塞和腐蚀投加泵、对水体中pH值、溶解性总固体等指标影响大等问题。为此,现场发生生产次氯酸钠溶液的装置(即次氯酸钠发生器)被研发和应用。
次氯酸钠发生器包括无隔膜次氯酸钠发生器和隔膜法次氯酸钠发生器两种。传统无隔膜次氯酸钠发生器存在有效氯浓度不高、盐耗和电耗较高导致运行成本高等问题。近年来有研究者将氯碱工业中的离子膜电解技术引入到了饮用水消毒领域,提高了有效氯浓度,降低了交流电耗、盐耗及运行成本。
现有技术虽然将离子膜电解产氯气技术引入到了饮用水消毒技术领域,但工艺成熟度严重不足,离子膜的保护、气液分离和氯气吸收等一系列问题尚未解决,长期使用时设备的电流效率等性能下降较多,生产消毒液中残余盐和生成副产物氯酸盐的浓度较高,设备的盐耗和电耗水平有待于优化。众所周知,中小型供水工程的消毒设备无法复制氯碱工业中一整套复杂的盐水二次精制与淡盐水脱氯等工艺,由于盐水中存在的钙镁离子、膜的振动等造成的离子膜污染、起泡从而引起电流效率下降、电耗升高的问题是需要解决的。另外,电解槽阳极室出液中的氯气如何有效脱除,避免循环盐水中残留氯气进入盐水配制箱;未电解盐水如何实现再利用,减少盐的浪费,同时减少进入最终成品次氯酸钠溶液的含盐量;氯气如何被碱液有效吸收成为次氯酸钠,同时避免局部过氯化造成生成次氯酸钠再度分解等问题也需要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生产高品质供水次氯酸钠消毒液装置,次氯酸钠消毒液投加入水体后,水的pH值、溶解性总固体等指标改变小,生成消毒副产物少,同时运行成本低,维护管理方便。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生产供水次氯酸钠消毒液的装置,包括用于软化进水的软水器,软水器连接有盐水配制箱,盐水配制箱连接高位盐水箱,盐水配制箱通过内置的吸盐器将饱和食盐水送入所述高位盐水箱,高位盐水箱与带导流堰的自然循环离子膜电解槽连接,用于通过高位盐水箱与离子膜电解槽之间的高差将饱和食盐水压入离子膜电解槽的阳极室内,离子膜电解槽与高位碱液箱连接,高位碱液箱内的氢氧化钠溶液依靠重力自流入离子膜电解槽的阴极室内;
阳极室产生淡盐水和氯气,阴极室产生氢气及氢氧化钠;阴极室内氢氧化钠溶液通过氢气的上升效应与高位碱液箱内的氢氧化钠溶液实现循环;阳极室与气液分离器连接,通过水跌及气体上升将淡盐水和氯气分离,气液分离器与带格栅板的淡盐水循环罐连接,淡盐水循环罐与盐水配制箱连接,通过盐水配制箱回收淡盐水循环罐中的淡盐水,淡盐水经淡盐水循环罐格栅板上的网状结构挤压含氯淡盐水,脱除淡盐水中残留的氯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547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