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列管式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52454.0 | 申请日: | 2017-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416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梁浩欣;何祥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永业不锈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16 | 分类号: | F28D7/16;F28F9/22;F28F9/24;F28F9/26;F28F2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圣理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02 | 代理人: | 顿海舟;刘伟强 |
地址: | 528313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板 外筒体 封头 隔板 隔离腔 换热管 换热腔 列管式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 换热器 外筒 体内 介质进入口 有机物泄漏 隔板设置 结构改进 介质出口 两端敞口 一端设置 敞口端 检测口 冷媒 连通 对称 穿过 | ||
本实用新型的列管式换热器,包括一外筒体、一对封头、若干换热管、管板和隔板,外筒体两端敞口,封头一端设有第一介质出/入口,管板分别设置在外筒体的两敞口端上,封头远离第一介质出/入口一端设置在管板上,隔板设置在外筒体内并且靠近外筒体的两端,两隔板之间形成换热腔,隔板与管板之间形成隔离腔,换热腔对称的设有一第二介质进入口和一第二介质出口,隔离腔设有检测口,换热管设在外筒体内并且穿过换热腔和隔离腔,换热管通过管板与两封头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其结构简单稳定,通过结构改进有效防止换热器内的有机物泄漏后与冷媒混合或排到外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列管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列管式换热器是目前化工及酒精生产上应用最广的一种换热器,如通过列管式换热器将乙醇蒸汽、甲醇蒸汽或其他高温的有机溶剂的废气进行冷凝处理转化为液态再回收。它主要由壳体、管板、换热管、封头、折流挡板等组成。所需材质,可分别采用普通碳钢、紫铜、或不锈钢制作。在进行换热时,一种流体由封头的连结管处进入,在管流动,从封头另一端的出口管流出,这称之管程;另一种流体由壳体的接管进入,从壳体上的另一接管处流出。现有的列管换热器由于管板与换热管以及管板与封头之间的焊接位腐蚀或老化导致泄漏,导致有机物混入冷媒或者排到外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列管式换热器,其结构简单稳定,通过结构改进有效防止换热器内的有机物泄漏后与冷媒混合或排到外界。
为实现以上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列管式换热器,包括一外筒体、一对封头、若干换热管、管板和隔板,所述外筒体两端敞口,所述封头一端设有第一介质出/入口,所述管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外筒体的两敞口端上,所述封头远离所述第一介质出/入口一端设置在所述管板上,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外筒体内并且靠近所述外筒体的两端,两块隔板之间形成换热腔,所述隔板与所述管板之间形成隔离腔,所述换热腔对称的设有一第二介质进入口和一第二介质出口,所述隔离腔设有检测口,所述换热管设在所述外筒体内并且穿过所述换热腔和所述隔离腔,所述换热管通过所述管板与所述两封头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列管式换热器其结构简单稳定,通过设置隔板将第一换热通道与管板分离,这样,即使隔板或管板与外筒体之间的焊接位松脱后造成换热管内的流体泄漏,流体只会被排到隔离腔,而不会直接排到外界造成污染,同时如果换热管与管板之间的焊接位松脱后造成换热腔的流体泄漏,也只会排到隔离腔,而不会直接排到换热腔内使两种流体混合产生有害物质。另外,通过设置检测口对隔离腔进行时时监控,可通过检测口检测隔离腔的物质,以便及时发现泄漏。
优选的,所述管板上设有换热孔,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管板上的换热孔连通。
优选的,还包括折流挡板,所述折流挡板相对交错的排布于所述换热腔上下两侧。通过本设置使流体在壳体内改变流向,增加了两种流体的接触时间提升换热效果。
优选的,所述折流挡板包括第一折流挡板、第二折流挡板,所述第一折流挡板、第二折流挡板相错设置,所述第一折流挡板从外筒体内腔的上壁自上往下延伸,并与外筒体内腔的下壁之间留有空隙形成过口,所述第二折流挡板从外筒体内腔的下壁自下向上延伸,并与外筒体内腔的上壁之间留有空隙形成过口,所述第一折流挡板、第二折流挡板均设有与所述换热管对应的过孔。
优选的,所述折流挡板的最大高度为所述换热腔高度的三分之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永业不锈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永业不锈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524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