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河道水体净化用膜生物床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51973.5 | 申请日: | 2017-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834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何起利;韦星任;徐辰;方晓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问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12 | 分类号: | C02F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3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河道水体净化 生物床 斜发沸石 过滤层 配重层 曝气管 卵石 钢丝笼 增效层 充氧 工作性能稳定 离子交换平衡 重力作用方向 本实用新型 废料产生 生物降解 吸附平衡 形状变化 依次排列 有效载荷 运行维护 隐蔽 再生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河道水体净化用膜生物床,包括钢丝笼、填料和曝气管,所述填料和曝气管都设置在钢丝笼内,所述填料设有充氧增效层、斜发沸石过滤层、卵石配重层,所述充氧增效层、斜发沸石过滤层、卵石配重层在重力作用方向上依次排列,所述曝气管位于斜发沸石过滤层和卵石配重层之间。该河道水体净化用膜生物床结构简单、形状变化多样、生产方便、使用隐蔽的特点,该河道水体净化用膜生物床还具有有效载荷高、工作性能稳定优点。同时利用吸附平衡、离子交换平衡及生物降解方法实现填料再生,减少废料产生量、简化运行维护工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河道水体净化用膜生物床。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水体尤其是城市内河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居民生活与健康。城市内河的主要污染源来自雨污合流管道排水和初期雨水,同时由于水体流动缓慢,补充水不足,加重了污染物的累积。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步提高,水体污染治理技术得到快速应用和发展,逐渐将曝气复氧技术、生态修复技术、生物膜修复技术、底泥固化技术等一系列技术用于水体修复,这些技术的应用大大的减缓了水体污染程度,在一定的程度上起到了净化水质、修复水环境的作用。
曝气复氧技术是通过人工增氧的方式提高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改善水体微生物的菌落分布,避免水体形成黑臭水体,提高水生生物的生物量和种群数,以此提高水体的自净效率。生态修复技术以生态浮岛为主,因其运行维护简单且兼具改善生态景观等优点,在微污染水体治理中得以广泛的应用;生态浮岛技术来源于无土栽培技术的衍化应用,其机理是通过水生植物根系的截留、吸附、吸收和水生动物摄食以及微生物降解作用,达到水质净化和美化景观的目的;生物膜修复技术来源于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是一种通过向水体中投加填料载体以提高水体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技术;底泥固化技术是依靠投入化学药剂固定水体中的无机磷和营养物质,同时阻碍底泥与水体之间交换营养物质,是一种临时性的应急污染迁移途径控制技术。
上述河道修复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逐渐呈现出一些局限性:曝气复氧技术本身不能去除污染物,需结合强化的生物处理技术,依靠微生物的吸附降解能力才能发挥净化修复作用,现有曝气复氧技术通常没有结合高效的生物处理技术来协同运作,因此曝气复氧技术的使用效率有限。生态浮岛依靠植物根系对污染物进行截留、吸收,其处理效率较低同时受到季节影响较为明显,水体中污染物在水生植物生物量增长缓慢的季节得不到有效处理。生物膜修复技术因局部水体溶解氧的消耗过快而得不到及时补充,出现含氧量不足,从而影响了微生物挂膜的质量,同时由于水体流动缓慢,生物膜与污染物间缺乏足够的接触时间,导致其处理效率较为低下。底泥固化技术采用化学药剂固定的方式将污染物沉积在底泥中,其本质并未有效的降解污染物,在温度变化、水量变化等影响下,沉积的底泥会出现泛泥现象,使得沉积的污染物重新进入水体内,加重污染程度。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存在,有效载荷低、稳定性差的问题,例如在有初期雨水和污水混入河道的情况下,现有技术通常难以及时对污染物进行清除,特别是针对城市内河补充水不足、水体流动性较差等情况,一次引入的污染物较多会使水体迅速恶化,大大削减水体生态的恢复能力;同时,现有技术受光照、温度、水量变化的影响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有效载荷和提升稳定性,由此得到一种有效载荷高、工作性能稳定的河道水体净化用膜生物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河道水体净化用膜生物床包括钢丝笼、填料和曝气管,所述填料和曝气管都设置在钢丝笼内,所述填料设有充氧增效层、斜发沸石过滤层、卵石配重层,所述充氧增效层、斜发沸石过滤层、卵石配重层在重力作用方向上依次排列,所述曝气管位于斜发沸石过滤层和卵石配重层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问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问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519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节的虹吸式滗水器
- 下一篇:一种增塑剂生产废水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