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线缆连接器中焊接固定组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51922.2 | 申请日: | 2017-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386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王燕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燕军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3/502;H01R13/627 |
代理公司: | 上海恒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17 | 代理人: | 徐红银 |
地址: | 31000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缆 连接器 焊接 固定 组装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线缆连接器中焊接固定组装结构,包括:用于固定接线端子的固定件,其设有基底,所述基底上设置有用于插入接线端子的多个固定插槽,多个所述固定插槽在所述基底上呈等间距排列;多个接线端子,其插入所述固定件上对应的所述固定插槽,与多个所述固定插槽位置相对应的,多个所述接线端子也呈等间距排列;连接器本体,其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固定件、多个所述接线端子的空间,且所述连接器本体与所述固定件之间通过卡扣结构实现固定安装。本实用新型将固定件、连接器本体等分开设置,可以很好地定位接线端子和芯线,各部份能灵活选取材料和工艺,以保证产品质量。同时为实现线缆连接器的可自动化奠定了基础条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具体地说,涉及的是一种线缆连接器中焊接固定组装结构。
背景技术
线缆连接器是用于连接端子和线缆的线材导体,现有行业产品大部分是通过端子机将芯线导体和端子铆压连接的,这在制备和使用中容易带来连接器质量不稳定现象,比如会出现:线材导体压伤,压断现象,出现短路,使用寿命短。同时,目前线缆连接器生成中大部分工艺仍旧依靠人工来完成,导致质量进一步无法保证。
科技发展到目前,能够实现大规模制造的自动化工艺成为现有各行各业的首选。而当前的线缆连接器还满足不了自动化生产的条件,造成人工费的大幅增长,成本无法降低,同时,连接器质量不稳定也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现有的线缆连接器,连接器本体没有接线端子用固定件,或者采用连接器本体上自带内模的方式进行端子固定,内模在连接器本体上一体成型,这种方式结构完整,成本低,但基于这样的结构和工艺,内模和连接器本体材料和工艺都只能选择相同的。而根据线缆连接器各部分的性能要求,连接器本体需要材料弹性好、不能太脆,而作为固定接线端子的要求,其材料性能要求耐高温并且要绝缘性好,可见这两部分对于材料的要求是不同的。但基于现有一般线缆连接器的常规设计思路,很难解决这个技术问题。
鉴于此,发明人提供了一种线缆连接器中焊接固定组装结构,打破上述现有设计思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中焊接固定组装结构,同时能为实现线缆连接器的大规模制造的自动化提供有利条件。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线缆连接器中焊接固定组装结构,包括:
用于固定接线端子的固定件,其设有基底,所述基底上设置有用于插入接线端子的多个固定插槽,多个所述固定插槽在所述基底上呈等间距排列;
多个接线端子,其插入所述固定件上对应的所述固定插槽,与多个所述固定插槽位置相对应的,多个所述接线端子也呈等间距排列;
连接器本体,其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固定件、多个所述接线端子的空间,且所述连接器本体与所述固定件之间通过卡扣结构实现固定安装。
作为优选,所述基底一端部设有与所述基底呈一夹角的梁,所述固定插槽的一端露于该梁外,形成敞开段;所述固定插槽的另一端延伸到所述梁内并贯穿该梁,形成半封闭段。
作为优选,在多个所述固定插槽的半封闭段和多个所述接线端子上设有相互匹配的导向机构,用于定位校正接线端子。
更优选地,所述导向机构,是指:在所述接线端子的两侧设有凸起部,在所述固定插槽的半封闭段设有与上述凸起部相匹配的扩大部,当所述接线端子插入所述固定插槽的半封闭段中,则所述凸起部嵌入所述扩大部中,起定位校正接线端子的作用。
更优选地,所述凸起部和所述扩大部为三角形状。
作为优选,多个所述固定插槽的结构和大小均相同,且与多个所述接线端子的结构和大小相匹配。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插槽,其所述敞开段的长度大于所述半封闭段,且所述敞开段和所述半封闭段的底部为位于所述基底上的一连贯的整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燕军,未经王燕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519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