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点火针支架和灶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51500.5 | 申请日: | 2017-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589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刘嘉龙;易洪斌;潘叶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C3/10 | 分类号: | F24C3/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合道英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9 | 代理人: | 廉红果;侯峰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绝缘外壳 点火针 支架 点火器 本实用新型 电连接 压板 灶具 熄火保护装置 铝制零件 外界隔绝 意外熄火 支架顶端 抵接 底端 绝缘 套接 外部 贯穿 检验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点火针支架,包括点火针、绝缘外壳、压板、支架和点火器,所述点火针贯穿于所述绝缘外壳内并且所述点火针的一端位于所述绝缘外壳的外部,另一端与所述点火器电连接;所述压板的一端套接在所述绝缘外壳上并且与所述支架顶端抵接;所述支架在所述绝缘外壳的外侧与所述绝缘外壳固定连接,所述支架的底端与所述点火器电连接;还公开了一种灶具,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绝缘外壳将所述点火针与外界隔绝,同时通过支架做为另一条通过了火焰的回路,使得熄火保护装置不会因部分回路上的铝制零件氧化绝缘而意外熄火,检验效果有保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灶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点火针支架及灶具。
背景技术
燃气灶具是最传统的厨具之一,使用范围之广无需赘言,对于燃气灶具工作过程中用火用气安全的一直受到关注。
燃气灶具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进气管、气门等结构将空气和燃气混合引入引射管,加压输入到炉头当中,通过点火针点燃,并经过分火器和火盖上的出口与大量的空气混合二次燃烧,产生大量热能加热锅具。
在使用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短时间燃气、氧气供应不足熄火,但同一时间仍有燃气通过炉头输出弥漫在空气的安全隐患。
为此现有的燃气灶具均安装有检测火焰是否熄灭的熄火保护装置,常见的熄火保护装置包括使用热敏电气元件通过感应周围环境热量控制气路开闭的方式,还包括火焰导电,通过火焰电离周围空气产生适量离子,并在电场周围施加足够的电动势产生电流感应火焰存在的方式。
现有使用火焰导电判断火焰存在的技术方案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使用单针,同时作为点火针和感应针,通过单针、火焰、火盖、炉头、点火器、单针的回路感应火焰的存在,结构简单,但如果炉头或者分火器材质是铝,一旦氧化形成致密氧化层,就会起到绝缘的效果,导致点火针感应不到火焰而意外断气,熄火;另一种使用双针的方案,加设一根探针构成一条回路用于检测火焰,该方案结构复杂,同时也提升了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在单针结构的基础之上进行改进的点火针支架及灶具,在不改变单针方案原有结构的基础之上,便捷的解决异常熄火的问题。
该方案为:
一种点火针支架,包括点火针、绝缘外壳、压板、支架和点火器,所述点火针贯穿于所述绝缘外壳内并且所述点火针的一端位于所述绝缘外壳的外部,另一端与所述点火器电连接;所述压板的一端套接在所述绝缘外壳上并且与所述支架顶端抵接;所述支架在所述绝缘外壳的外侧与所述绝缘外壳固定连接,所述支架的底端与所述点火器电连接。
所述支架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上支架顶端与所述压板抵接,所述上支架底端与所述上支架顶端固定连接,所述下支架底端与所述点火器电连接。
所述上支架包括上支架主体和上连接片,所述上连接片设置在所述上支架主体的下部。
所述下支架包括下支架主体和下连接片,所述下连接片设置在所述下支架主体的上部;所述上连接片与所述下连接片配合连接。
所述上支架下部设置有凹槽,所述下支架顶部设置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的前端设置有凹陷,所述凹陷与所述绝缘外壳下部设置的环形凹槽匹配,所述弯折部与所述凹槽卡接。
还公开了一种灶具,包括上述点火针支架,还包括底壳、炉头和火盖,所述炉头固定在所述底壳上方,所述火盖设置在所述炉头顶部,所述压板远离所述点火针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火盖与所述炉头之间。
所述火盖的材质为铜材。
所述压板远离所述点火针的一端设置为环形并且与炉头和火帽相配合。
所述上连接片与下连接片通过通孔和螺钉与所述炉头固定连接。
所述下支架主体通过自攻钉与所述底壳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515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