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炉渣上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50444.3 | 申请日: | 2017-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221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邓石刚;栗卫星;魏钢库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蓝山屯河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C10/22 | 分类号: | F23C10/22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合纵专利商标事务所 65105 | 代理人: | 杨涵;汤建武 |
地址: | 8318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出气筒 进料斗 炉渣 进气管 输料管 炉膛 本实用新型 上料装置 右端口 物料输送装置 固定连接处 高速气体 炉渣粉尘 上端侧面 挡板 进料口 漏斗状 圆筒状 床料 横置 下端 紧凑 连通 密封 铺设 运送 节约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输送装置的技术领域,是一种炉渣上料装置,其包括进料斗、出气筒,进料斗呈上大下小的漏斗状,出气筒呈横置的圆筒状,进料斗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出气筒的上端侧面上,进料斗与出气筒的固定连接处设置有连通进料斗与出气筒的进料口,出气筒的右端口内设置有密封出气筒右端口的挡板,出气筒内设置有进气管。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通过第一进气管与第二进气管,可以在出气筒与输料管内输入高速气体,对出气筒与输料管内的炉渣形成巨大推力,使炉渣经由输料管源源不断地运送到炉膛内,大大节约了人力,提高了铺设炉膛床料的效率,同时也降低了炉渣粉尘对操作工人的危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输送装置的技术领域,是一种炉渣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铺设锅炉内床料的方法是人工搬运炉渣,利用人力,将一袋袋炉渣搬运到炉膛内,然后均匀地铺好,由于大型锅炉来说,铺设一次床料通常需要几十号人共同协作完成,不仅费时费力、效率低,而且在铺设料床的过程种会产生大量粉尘,严重影响工人的身体健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炉渣上料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人工铺设床料的过程中人工耗费巨大、工作效率低、严重影响工人健康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炉渣上料装置包括进料斗、出气筒,进料斗呈上大下小的漏斗状,出气筒呈横置的圆筒状,进料斗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出气筒的上端侧面上,进料斗与出气筒的固定连接处设置有连通进料斗与出气筒的进料口,进料口设置在出气筒上,出气筒的右端口内设置有密封出气筒右端口的挡板,出气筒内至少设置有两根进气管,进气管的右端都穿过挡板外伸到出气筒的外侧,出气筒的下端侧面固定连接有支座。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出气筒的左端口上固定连接有输料管,输料管为UPVC管。
上述进气管包括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第一进气管比第二进气管短,第一进气管的左端设置在进料口的右侧,第二进气管的左端外伸到出气筒左端口的外侧。
上述出气筒呈左低右高的倾斜状。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通过第一进气管与第二进气管,可以在出气筒与输料管内输入高速气体,对出气筒与输料管内的炉渣形成巨大推力,使炉渣经由输料管源源不断地运送到炉膛内,大大节约了人力,提高了铺设炉膛床料的效率,同时也降低了炉渣粉尘对操作工人的危害。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进料斗,2为出气筒,3为进料口,4为挡板,5为第一进气管,6为第二进气管,7为支座,8为输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所示,该炉渣上料装置包括进料斗1、出气筒2,进料斗1呈上大下小的漏斗状,出气筒2呈横置的圆筒状,进料斗1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出气筒2的上端侧面上,进料斗1与出气筒2的固定连接处设置有连通进料斗1与出气筒2的进料口3,进料口3设置在出气筒2上,出气筒2的右端口内设置有密封出气筒2右端口的挡板4,出气筒2内至少设置有两根进气管,进气管的右端都穿过挡板4外伸到出气筒2的外侧,出气筒2的下端侧面固定连接有支座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蓝山屯河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新疆蓝山屯河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504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