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胎压监测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50061.6 | 申请日: | 2017-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662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岳斯坦;米永杰;王磊;牛建波;申建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襄阳群龙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C23/04 | 分类号: | B60C23/04;G01L19/00 |
代理公司: | 襄阳中天信诚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8 | 代理人: | 何静月 |
地址: | 44100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胎压传感器 隔离件 电路板总成 监测传感器 采集通道 外壳内腔 压力采集 汽车胎 芯片 本实用新型 填充密封胶 工艺难度 固定放置 灌胶工艺 生产效率 传感器 进气孔 密封胶 工装 底壳 灌胶 通孔 合格率 隔离 保证 统一 | ||
一种汽车胎压监测传感器,包括胎压传感器外壳、置于胎压传感器外壳内腔的电路板总成、隔离件、装于电路板总成上的胎压传感器芯片,设置于胎压传感器外壳上的进气孔、设置于隔离件上的通孔、设置于胎压传感器芯片上的压力采集孔相对应形成采集通道,胎压传感器外壳内腔与采集通道之间由隔离件隔离。本实用新型保证后续灌胶工艺时密封胶不会注入胎压传感器芯片的压力采集孔,降低了填充密封胶的工艺难度,可以使用统一的灌胶标准,可以使用固定放置的传感器底壳的工装,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和合格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轮胎压力进行实时监测的传感器,适用于汽车胎压监测领域。
背景技术
胎压监测传感器生产目前以填充密封胶方式为主,常规填充密封胶时工艺较为复杂,比如:控制密封胶的流动性,控制注胶的压力,控制密封胶的使用量等,在保证填充好密封胶的基础上还要按实际灌胶情况调整传感器底壳工装的角度以避免密封胶注入气压传感器芯片的压力采集孔,而一旦压力采集孔进胶,轻则产品不良,重则产品报废,复杂的工序和操作方式使得产品无法以固化的灌胶工艺统一生产,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汽车胎压监测传感器,具有工序简单,便于操作的特点,能够有效的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胎压传感器外壳、置于胎压传感器外壳内腔的电路板总成、隔离件、装于电路板总成上的胎压传感器芯片,设置于胎压传感器外壳上的进气孔、设置于隔离件上的通孔、设置于胎压传感器芯片上的压力采集孔相对应形成采集通道,胎压传感器外壳内腔与采集通道之间由隔离件隔离,然后对胎压传感器外壳的内腔空间进行灌胶工艺时密封胶。
所述隔离件上的通孔直径大于压力采集孔的直径,隔离件上的通孔直径小于胎压传感器芯片的主体宽度。
所述隔离件为双面胶海绵胶带。
所述进气孔的中心线、通孔的中心线、压力采集孔的中心线重合。
本实用新型的双面海绵胶带使得胎压传感器芯片的压力采集孔与传感器外壳的内腔隔离,保证后续灌胶工艺时密封胶不会注入胎压传感器芯片的压力采集孔,降低了填充密封胶的工艺难度,可以使用统一的灌胶标准,可以使用固定放置的传感器底壳的工装,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和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板总成与胎压传感器芯片装配示意图。
图2是双面海绵胶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胎压传感器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提供的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2、3中,本实用新型包括电路板总成1、10mm厚的双面海绵胶带4以及胎压传感器外壳6,其中电路板总成1上有胎压传感器芯片2,胎压传感器芯片2上面有压力采集孔3,双面海绵胶4上面有通孔5,通孔5的直径大于压力采集孔3并且小于胎压传感器芯片2的主体宽度,胎压传感器外壳6上面有进气孔7,将双面海绵胶带4贴在胎压传感器芯片2上面,并使通孔5和压力采集孔3同心;然后将贴好双面海绵胶带4的电路板总成1装配在胎压传感器外壳6内腔,使通孔5,压力采集孔3以及进气孔7同心,确保气体顺利通过采集通道,有效防止没法采集气体导致整个胎压监测系统失效。因为胎压传感器芯片2上表面距离胎压传感器外壳6的内表面不足10mm,双面海绵胶带4被挤压变形,使压力采集孔3与胎压传感器外壳6的内腔空间隔离。
完成上述装配后,在对胎压传感器外壳6的内腔空间进行灌胶工艺时密封胶,因为双面海绵胶带4的隔离,压力采集孔3没有被密封胶注入的风险,减少胎压传感器芯片2采集不准而引起产品不良或产品报废,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省去了调整灌胶量以及调整胎压传感器外壳6定位工装的时间,同时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襄阳群龙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襄阳群龙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500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