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足投篮训练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49069.0 | 申请日: | 2017-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409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李鸿基;李品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港市港北区荷城小学 |
主分类号: | A63B69/00 | 分类号: | A63B69/00;A63B22/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66 | 代理人: | 谭月萍;黄启行 |
地址: | 537100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投篮训练 投球孔 本实用新型 出球孔 壳体 双足 隔板 硬质材料 投篮孔 侧壁 竖直 分隔 连通 加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足投篮训练装置,包括由硬质材料围成的训练壳体、在训练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投球孔以及对应开设在投篮孔下方开的出球孔,相邻之间的投球孔通过至少两块竖直交叉的隔板分隔形成通道,该每个投球孔通过各自的通道与对应的出球孔连通。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投篮训练及训练完毕后存放球的功能,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于加工,能够达到连续投篮训练强度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育运动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足投篮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投篮训练是一种有趣味的体育活动,目前的投篮训练一般是在专用的球场中进行,比如健身房、学校、娱乐场或小区等,对于一些学校或家庭并不具备这样的专业条件,而无场地条件的情况下,只能利用局部有限的空间进行投篮锻炼,但是目前使用的传统篮球架占地面积大,移动不方便,很不适合受场地限制的学校或家庭使用,因此,对于趣味投篮训练设备才是训练投掷的关键器材,而目前的投篮训练都是针对手臂进行训练,市场上还未发现针对双足投篮进行训练的体育器材,用于训练人们下肢跳跃与协调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足投篮训练装置,根据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投篮训练及训练完毕后存放球的功能,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于加工,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双足投篮训练装置,所述训练装置包括由硬质材料围成的训练壳体,在该训练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投球孔以及对应开设在投篮孔下方开的出球孔,相邻之间的投球孔通过至少两块竖直交叉的隔板分隔形成通道,该每个投球孔通过各自的通道与对应的出球孔连通。
优选的,所述训练装置还包括盒体和底座,所述盒体设置在所述训练壳体的顶端,在训练壳体的底端设置有支撑脚,该训练壳体通过支撑脚与底座上的连接件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座为一方形或圆台形空心腔体,在该底座的顶端面设有注入口,在底座的侧壁下端设有排出口。
优选的,在所述出球孔处沿通道内设置有向上倾斜的滑板,该滑板向上倾斜的角度在10°~45°之间。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所滑板向上倾斜的角度为30°。
优选的,所述投篮孔为直径大小20cm~25cm的圆形孔,所述出球孔边长为25cm~30cm的方形出口。
优选的,所述训练壳体呈长方体,该训练壳体的上下底端面为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为40cm~60cm。
优选的,在所述盒体侧部底端开设有排水孔,该排水孔的大小为0.5cm~1.5cm。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能实用新型的投篮训练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于加工、体积小、使用方便、移动灵活等特点,适应范围广,尤其适合场地比较小的家庭或学校环境进行训练,实现了投篮训练及训练完毕后存放球的功能,便于训练投篮人员的手形和手感以及下肢跳跃与协调能力,能够达到连续投篮训练强度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足投篮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训练壳体,2-投篮孔,3-盒体,4-盒体,5-支撑脚,6-底座,20-隔板,21-通道,40-排水孔,60-连接件,61-注入口,62-排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港市港北区荷城小学,未经贵港市港北区荷城小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490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乒乓球训练用装球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体育训练的绕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