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艾灸灯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47853.8 | 申请日: | 2017-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557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袁敏;李莹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中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余剑琴 |
地址: | 40000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艾灸 第二连接部 可转动 主灯头 计时提醒器 艾灸治疗 灯头 可拆卸 预设 医疗器械领域 本实用新型 第一连接部 地连接 穴位 次灯 底座 进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艾灸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艾灸灯包括底座、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主灯头、次灯头以及计时提醒器。第二连接部具有相对的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三端绕第二预设方向可转动地与第二端连接。第三连接部具有相对的第五端和第六端,第五端绕第二预设方向可转动地与第四端连接。主灯头可拆卸地与第六端连接。多个次灯头可拆卸地并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连接部。多个计时提醒器分别设置于主灯头与次灯头上。该艾灸灯解决了现有艾灸灯只能针对某一穴位或部位,不能根据患者的需要改变艾灸灯的角度的问题,并且及时提醒操作人员艾灸治疗的进度,提高了艾灸治疗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艾灸灯。
背景技术
艾灸,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为主,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灸法的运用当起源于人类掌握用火之后,时间亦在石器时代。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因为它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针灸。针灸治病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现代人说针灸,多数时候仅指针疗,已经很少包含艾灸的内容了。
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艾灸灯的出现使得艾灸治疗能够进入大众的生活中,然而现有的艾灸灯功能单一,只能针对某一穴位或部位,不能根据患者的需要改变艾灸灯的角度,并且不能及时提醒医疗人员治疗的进度,使得艾灸治疗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艾灸灯,其用于针对患者进行艾灸治疗,其不同与现有的艾灸灯,该艾灸灯解决了现有艾灸灯只能针对某一穴位或部位,不能根据患者的需要改变艾灸灯的角度的问题,并且及时提醒操作人员艾灸治疗的进度,提高了艾灸治疗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艾灸灯,其用于针对患者进行艾灸治疗,其不同与现有的艾灸灯,该艾灸灯解决了现有艾灸灯只能针对某一穴位或部位,不能根据患者的需要改变艾灸灯的角度的问题,并且及时提醒操作人员艾灸治疗的进度,提高了艾灸治疗的效果并且提高了艾灸治疗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艾灸灯,包括:底座;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绕第一预设方向可转动地与底座连接;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具有相对的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三端绕第二预设方向可转动地与第二端连接;第三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具有相对的第五端和第六端,第五端绕第二预设方向可转动地与第四端连接;主灯头,主灯头可拆卸地与第六端连接;次灯头,多个次灯头可拆卸地并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连接部;多个计时提醒器,多个计时提醒器分别设置于主灯头与次灯头上。
发明人发现:现在的用于艾灸治疗的艾灸治疗仪器结构复杂,并且操作起来不轻松,且现有的艾灸治疗仪器功能单一,只能针对某一穴位或部位,不能根据患者的需要改变艾灸灯的角度,并且不能及时提醒操作人员治疗的进度,使得艾灸治疗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发明人设计了上述艾灸灯,用于对需要艾灸治疗的患者进行艾灸治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中医院,未经重庆市中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478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灸和拔火罐功能的艾灸治疗仪
- 下一篇:家用型纸管灸艾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