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管生产用切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46872.9 | 申请日: | 2017-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221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徐惟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惟一 |
主分类号: | B23Q3/06 | 分类号: | B23Q3/06;B23Q11/00;B23Q1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79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伸缩杆 工作台 保护罩 转盘 本实用新型 钢管生产 减震装置 切割装置 固定孔 滑轨 底座 减震弹簧 紧固螺栓 切割机构 切割效率 驱动转轴 使用寿命 外侧设置 转轴连接 左右对称 除尘腔 上端 下端 切割 电机 污染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管生产用切割装置,包括工作台和底座,工作台和底座之间设置有若干减震装置,减震装置的外侧设置有减震弹簧,工作台的上侧设置有保护罩,保护罩的内部上端设置有滑轨,滑轨上设置有第一电动伸缩杆,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下端设置有切割机构,保护罩的内部左侧设置有第二电动伸缩杆,第二电动伸缩杆的右端与第一电动伸缩杆连接,工作台的上侧左右对称的设置有支柱,支柱上通过转轴连接有转盘,转盘的开设有若干固定孔,转盘上设置有与固定孔配合的紧固螺栓,左侧的支柱左侧设置有驱动转轴的电机,工作台的内部开设有除尘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切割效率高,切割质量好,降低灰尘的污染,使用寿命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切割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钢管生产用切割装置。
背景技术
钢管(Steel pipe)生产技术的发展开始于自行车制造业的兴起、19 世纪初期石油的开发、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舰船、锅炉、飞机的制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火电锅炉的制造,化学工业的发展以及石油天然气的钻采和运输等,都有力地推动着钢管工业在品种、产量和质量上的发展。钢管不仅用于输送流体和粉状固体、交换热能、制造机械零件和容器,它还是一种经济钢材。用钢管制造建筑结构网架、支柱和机械支架,可以减 轻重量,节省金属20~40%,而且可实现工厂化机械化施工。用钢管制造公路桥梁不但可节省钢材、简化施工,而且可大大减少涂保护层的面积,节约投资和维护费用,钢管在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切割,现在的切割装置只能对钢管一根一根的进行切割,切割效率低下,并且会产生大量的灰尘,污染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管生产用切割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钢管生产用切割装置,包括工作台和底座,所述工作台和底座之间设置有若干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的外侧设置有减震弹簧,减震装置包括支撑杆和伸缩杆,所述支撑杆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设置有滑板,所述滑板的上侧与伸缩杆的下端连接,滑板的下侧设置有上磁铁块,空腔的内部下端设置有下磁铁块,工作台的上侧设置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的内部上端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上设置有第一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下端设置有切割机构,保护罩的内部左侧设置有第二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的右端与第一电动伸缩杆连接,工作台的上侧左右对称的设置有支柱,所述支柱上通过转轴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开设有若干固定孔,转盘上设置有与固定孔配合的紧固螺栓,左侧的支柱左侧设置有驱动转轴的电机,工作台的内部开设有除尘腔,所述除尘腔的内部设置有除尘箱,所述除尘箱的左端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上通过管道连接有吸尘管,所述吸尘管上设置有若干支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磁铁块与下磁铁块的相对面的磁极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孔在转盘上呈环形分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管的上端与工作台的上方连通,支管的上端与工作台的上侧齐平。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保护罩上设置有控制装置工作的控制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转盘的设置,可以一次性将多根钢管同时夹持在转盘上,驱动切割机构进行切割,并可以驱动电机使得转盘进行旋转,使得一次性可以切割多根钢管,提高了切割的效率,降低了工作的难度,并且一次性切割的钢管长度相同,提高了切割的质量,设置有减震装置和减震弹簧,减震弹簧和磁铁块相互配合,实现双重减震,减震效果好,降低了装置产生的震动,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除尘箱的设置,可以吸附刚刚切割时产生的灰尘,降低灰尘的污染,保护环境,保证工人的身体健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转盘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惟一,未经徐惟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468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