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光热发电的太阳能跟踪集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46437.6 | 申请日: | 2017-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734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王红艳;季星癸;刘鸿继;蒋程然;张喜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G05D3/12 | 分类号: | G05D3/12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116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热管 横梁 立柱 本实用新型 太阳能跟踪 动力装置 反光镜板 光热发电 集热装置 主轴固定 齿轮条 光照强度检测器 反光板支架 反光镜面板 跟踪太阳 横梁支架 焦点位置 立柱连接 两端设置 轴向两侧 方位角 高度角 可调节 跟踪 太阳 节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光热发电的太阳能跟踪集热装置,包括两个可调节高度的立柱和主轴,主轴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立柱的顶端,立柱连接动力装置一,主轴的轴向两侧设有多组弧形的反光镜板,主轴的两侧分别设有横梁,横梁通过横梁支架与主轴固定连接;反光镜板通过反光板支架与横梁固定连接,在反光镜面板的焦点位置设置有集热管,集热管通过集热管架与主轴固定连接;在集热管的两端设置有光照强度检测器;主轴下方还设有齿轮条,齿轮条的两端分别与主轴两侧的横梁相连接,立柱上还设有动力装置二。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不仅能够跟踪太阳高度角,而且能够对太阳进行方位角的跟踪,提高了跟踪效率,且结构简单,节约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属于太阳能发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光热发电的太阳能跟踪集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太阳能发电的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一种是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光伏发电技术应用较为成熟,但是存在着诸多缺陷:首先,在太阳能电池的生产中会消耗硅同时造成环境污染;其次,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较低,一般不超过20%;最后,光伏发电方式受天气影响较大。相比之下,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具有明显优势:整个系统采用常规材料,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可以加装储能装置,发电稳定。
在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最为关键的是令反光镜始终与太阳保持最佳相对位置、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的装置。现有技术中的跟踪控制系统往往只能进行简单的高度角跟踪,效率较低。而二维控制器的结构复杂,成本很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光热发电的太阳能跟踪集热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光热发电的太阳能跟踪集热装置,包括两个可调节高度的立柱和主轴,所述主轴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立柱的顶端,所述立柱连接动力装置一,所述动力装置用于调节所述立柱的高度,所述主轴的轴向两侧设有多组弧形的反光镜板,所述主轴的两侧分别设有横梁,所述横梁通过横梁支架与所述主轴固定连接;所述反光镜板通过反光板支架与所述横梁固定连接,在反光镜面板的焦点位置设置有与所述主轴平行的集热管,集热管通过集热管架与所述主轴固定连接;在集热管的两端设置有光照强度检测器;所述主轴下方还设有圆弧形的齿轮条,所述齿轮条的两端分别与主轴两侧的横梁相连接,所述立柱上还设有用于驱动所述齿轮条移动的动力装置二。
作为优选,还包括控制器,所述动力装置一、动力装置二及光照强度检测器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反光板支架呈V形。
作为优选,所述齿轮条的圆心位于所述主轴的轴线上。
作为优选,多组反光镜板并列的设置在所述主轴的两侧,且主轴两侧的反光镜固定装置关于主轴对称。
作为优选,所述立柱为带推杆的液压缸。
作为优选,所述立柱的高度调节范围不小于反光镜板阵列水平长度的14%。
作为优选,当两个立柱高度相同时,安装在集热管两端的光照强度检测器分别位于最外侧的两个反光镜板边缘的正上方。
作为优选,所述动力装置一为液压电机。
作为优选,所述动力装置二包括电机与减速机,所述齿轮条与所述减速机传动连接,所述减速机与所述电机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不仅能通过齿轮条来调节反光镜板,实现对太阳高度角的跟踪,还通过对两个立柱的高度调节,实现了对太阳方位的跟踪,使得反光镜板始终与太阳保持最佳相对为置,提高了太阳能的利用效率。本发明结构简单,不仅能够跟踪太阳高度角,而且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对太阳进行方位角的跟踪,提高了跟踪效率,同时避免了复杂的二维控制器的设计,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程学院,未经南京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464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