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软包电池单元和软包电池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43563.6 | 申请日: | 2017-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826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马露杰;赵伟;孙海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神驹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H01M2/10;H01M2/02;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单元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软包电池单元和软包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新能源电动汽车、电动摩托车等的大力推广,动力电池领域呈现出高速发展趋势。在动力电池产业发展中,软包电池由于其安全性能好、重量轻、容量大、内阻小等优点,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软包电池一般呈扁平状,一端或者相对两端具有极耳,中间为一定厚度的电芯。软包电池一般采用铝塑膜为外壳,采用热压工艺将电芯部分封装在铝塑膜内,封装后的软包电池中间部分具有一定的厚度, 上下左右具有一定宽度的封边。
目前常见的软包电池的成组方法是将软包电池放置在固定支架内,再将软包电池的极耳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串联或者并联连接。这种结构使得固定支架紧贴软包电池,软包电池和支架之间以及两个支架之间密不通风,虽能保证体积能量密度,但这样的模组在大电流充放电时,内部会积聚大量的热量,影响电池的功率和能量发挥,严重时还将导致热失控,影响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
申请号为201620536332.6的中国专利给出了一种软包电池的固定装置和软包电池模组,该专利给出的软包电池固定装置包括两个相同的塑胶支架和两块相同的金属板,两者结合起来固定电芯,该方案使散热效果得以提升,但是其结构较为复杂,加工成本较高。另外一方面,该方案未能很好的保护电芯的封边,使得封边易被弯折或撕裂,甚至导致电池本体的损坏。另一方面,软包电池经过运行后体积会有一定量的膨胀,所以还需要有空间容纳这个膨胀体积,否则将会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甚至导致爆炸。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软包电池单元,该软包电池单元克服了现有软包电池单元加工成本较高、容易破损、安全性能较差等技术缺陷。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软包电池单元,包括两个电芯,所述电芯整体呈扁平方块状,四周具有封边,中间为电芯主体,每个电芯都具有两个极耳,所述的两个极耳伸出顶部封边之外;所述的软包电池单元还包括导热片、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封边隔离物、电芯主体隔离物和连接件;所述的导热片、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在相应的位置处设有连接孔,所述的连接件通过连接孔依次将导热片、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的两个电芯对称地被压紧固定在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所述电芯的极耳均伸出导热片和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之外;所述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呈横向条状,位于电芯的顶部封边处;所述的封边隔离物和电芯主体隔离物被压紧固定在两个电芯之间,所述的封边隔离物为条状,两侧电芯的顶部封边均与封边隔离物贴在一起,所述的电芯主体隔离物为片状,两侧电芯主体的侧面均与电芯主体隔离物贴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的导热片设有容腔,所述的电芯固定在容腔内。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导热片为不带盖子的盒状。
再进一步地,所述的封边隔离物为条状泡棉,电芯主体隔离物为片状泡棉。
本实用新型另还提出一种软包电池模组,包括多个前述的软包电池单元、连接件以及外壳,连接件通过连接孔将多个软包电池单元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多个软包电池单元依次排列,每一个软包电池单元的导热板与其后相邻软包电池单元的电芯相向排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1.导热片的设置不仅能固定电芯而且提升了电池的散热效果;2.电芯主体隔离物在电池充放电、电芯膨胀时能够对电芯起到缓冲的作用,更好的提升了安全性能;3.封边隔离物更好地保证了电芯的顶部封边,使其不容易破损;4. 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电芯的正面视图。
图2为单个软包电池单元的组装图。
图3为图2所示单个软包电池单元的爆炸图。
图4为相邻两个软包电池单元衔接在一起的示意图。
图5为一个软包电池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结合图1-5对实施例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神驹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神驹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435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极板水平碳合金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电池封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