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压软管接头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341183.9 | 申请日: | 2017-10-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215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7 |
| 发明(设计)人: | 唐涛;朱广华;张媛素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L33/22 | 分类号: | F16L33/22;F16L33/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海建 |
| 地址: | 617067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接头芯 扣压 液压软管 环形槽 管体 变形 密封圈 剥离 本实用新型 传统软管 环形台阶 环形凸台 尾部设置 稳固连接 有效解决 直接咬合 冗余 防泄漏 内胶层 尼龙环 外胶层 增强层 脱离 抗拔 三环 密封 抵抗 安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压软管接头,通过第一环形槽与外套上的第一环形台阶在扣压后直接咬合,使接头芯与外套在扣压后形成稳固连接,避免外套与接头芯在使用过程中的脱离;通过将管体的端部与外套接触部分的外胶层剥离,同时将对应接头芯的第二环形凸台之前的管体的端部内胶层剥离,这样外套扣压变形促使增强层向第二环形槽内变形,从而抵抗胶管管体在使用过程中与接头芯的脱离,同时接头芯尾部设置的第三环形槽中安置尼龙环和密封圈,能够在使用过程形成冗余密封,该型接头与传统软管接头相比,具有更稳定可靠的性能,能够有效解决防泄漏、抗拔脱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压软管接头。
背景技术
液压软管接头总成由胶管和金属接头两部分构成。液压胶管由内胶层、增强层和外胶层组成,内胶层直接与油液接触,在长期工作状态下不应受流体腐蚀,能防漏,并在增强层作用下能承受一定压力。通常采用丁腈橡胶。
液压胶管主要依靠增强层来承受压力。编织胶管是靠胶浆与内外胶层粘牢,由于同一编织层内钢丝之间的相互接触,在承受动压时会因各自伸缩不一而造成钢丝相互之间的磨擦而影响其耐久性。而缠绕管是由缠绕方向不同的两层形成一个工作层,在两层之间有中间胶,因此同一工作层的两层钢丝之间没有交叉点。所以不会在承受动压时同于钢丝间的交叉弯曲而形成应力集中或摩擦磨损。故耐久性好,能承受高压。
液压胶管的外胶层粘在增强层上起保护作用,一般采用氯丁橡胶。需注意防止其老化龟裂而影响整个胶管的寿命。
液压软管接头总成的金属接头,目前广泛采用扣压式胶管接头。通过扣压变形使接头与胶管管体形成连接,通常由接头芯、外套和螺母组成。
1)接头芯,其影响性能的主要因素为芯杆长度、结构形状、壁厚和材质。从密封和防止拔脱的角度,要求芯杆愈长愈好,但太长会浪费材料和增加制造成本。另外,为防止扣压时芯子端部造成堆胶,一般要求其长度比外套略长即可。芯杆部结构形状有多种,其中主要有R槽和锯齿形槽,都可增大摩擦面,为橡胶流动提供容胶槽。接头芯材料一般采用20#、35#、45#碳素结构钢。为防止扣压时芯子内孔变形而增加液阻,芯子壁厚应注意选取。一般为1.5-3.5mm,通径大取大值,芯子外圆与胶管内孔不允许过大的过盈量,会损伤内胶,使装配困难。芯子内孔过小会增加液阻造成压降损失。由于芯子外圆直径受到上述限制,而胶管本身的尺寸变化又大,为了达到接头总成性能最小通过量的要求,必须通过优化扣压量来解决。
2)接头外套。其内孔尺寸应适当大于增强层尺寸,否则无法装入,甚至会造成增强层彻底散头现象。外套内部的槽形会直接影响接头质量。目前有直孔无槽式、锯齿槽式以及环形和锯齿槽组合式。
棉线(纤维)编织胶管因使用压力低、拔脱力小,都采用无槽式结构。钢丝编织胶管在扣压时其增强层易产生弯曲变形,多采用锯齿形。钢丝缠绕管一般层数较多,增强层的单边厚度最大可达3.6mm,扣压时要使增强层形成波浪形变形而嵌入槽内需采用环形和锯齿形槽相组合。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液压软管总成在抗拔脱和防泄漏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尤其在高温、高压的使用环境及要求下,问题比较明显。主要表现为增强层波浪变形使钢丝松散从而减弱抗拔脱能力,更为严重的是增强层波浪变形使内胶层承受径向挤压、轴向拉伸作用,若扣压变形量偏大易造成内胶层裂纹,尤其是接头芯尾端与内胶层结合部位,易形成环形破坏裂纹,造成泄漏、接头脱落等。以上问题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会加剧破坏和失效的形成,造成液压软管总成寿命缩短、稳定性下降。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液压软管接头,以实现能够有效解决防泄漏、抗拔脱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软管接头,以实现能够有效解决防泄漏、抗拔脱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411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软管接头
- 下一篇:一种卡环定位式燃气波纹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