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树木的疏枝理枝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340470.8 | 申请日: | 2017-10-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844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1 |
| 发明(设计)人: | 刘福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福红 |
| 主分类号: | A01G17/10 | 分类号: | A01G17/10 |
| 代理公司: | 昆明盈科众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53201 | 代理人: | 张媛德 |
| 地址: | 657000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树木 疏枝理枝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生产的辅助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树木的疏枝理枝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对于果树的有效管理直接影响着挂果率和挂果后果实的成长趋势是否优良;此外,对于景观树木,树枝的疏枝理枝对树木的造型也十分重要,直接影响到树木本身的观赏性和价值。目前在疏枝和固定枝条是一般仍采用传统的树枝捆绑或者在两树枝之间采用枝条撑住,不能采用捆绑的方式固定,这种方式不稳固,而且长短刚好的枝条不易找到,需要进行修理,还要经常巡视,以防止固定不稳而出现疏枝失败,而目前市场上也没有适用于树木疏枝理枝的专门装置,只能沿用传统的方法,管理起来并不简便且效率还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只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生产成本低且可反复使用的树木的疏枝理枝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树木的疏枝理枝装置,主要由支撑杆、固定尖和支撑拉钩构成,所述的支撑杆为圆柱形、四方形或者其它正多边形,在支撑杆的管壁上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对应的支撑杆内壁中央等距离固定有卡片,两卡片之间的间距与支撑拉钩的高度相匹配,在卡片上设置有在同一直线上的卡孔,支撑拉钩的一端为固定树枝,另一端通过安装槽固定在相邻的两卡片之间,支撑拉钩上设置有卡簧,卡簧卡入卡片的卡孔内。
所述的支撑拉钩,在支撑拉钩的内部上、下两端分别有卡簧与按钮固定连接,上、下两端的卡簧和按钮通过弹簧连接,卡簧的卡舌和按键均外露于支撑拉钩的外壁。
所述的支撑拉钩内壁上设置有限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树木的疏枝理枝装置,是用于固定树枝丫叉之间的距离,使得整个树体的树枝之间有较大的空间利于挂果和果实生长充足的阳光,同时也可以方便地对景观树木进行造型。使用时,只需要根据需要固定的两个树枝之间的距离,确定支撑的长短,将支撑拉钩固定在支撑杆的相应位置,固定支撑拉钩时,单手按住按钮的上、下两端,使得卡簧缩回到支撑拉钩内壁,内壁上的限位装置可以保证卡簧不会发生位置偏差,卡簧缩回到支撑拉钩内壁后,将有卡簧的一端插入到两卡片之间,放开按钮,继续插入,直至卡簧到卡孔位置弹出后松手,即安装完毕,取下也是按住按键向外拉出即可。本实用新型利用支撑杆端部的固定尖固定在地下,将需要拉低的树枝采用拉钩钩住,对于需要支撑高抬的树用拉钩支撑住即可,一个树木的疏枝理枝装置可以根据树枝的高矮不同,同时固定多根树枝。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生产方便,使用起来也非常灵活方便,且固定树枝效果好,还可反复使用。不会增加果树的生产管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支撑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支撑拉钩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杆,2-固定尖,3-安装槽,4-支撑拉钩,5-卡片,6卡簧,7-按钮,8-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但不限于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树木的疏枝理枝装置,主要由支撑杆1、固定尖2和支撑拉钩4构成,所述的支撑杆1为圆柱形、四方形或者其它正多边形,在支撑杆1的管壁上设置有安装槽3,安装槽对应的支撑杆内壁中央等距离固定有卡片5,两卡片之间的间距与支撑拉钩4的高度相匹配,在卡片上设置有在同一直线上的卡孔,支撑拉钩4的一端为固定树枝,另一端通过安装槽3固定在相邻的两卡片5之间,支撑拉钩上设置有卡簧6,卡簧6卡入卡片5的卡孔内。所述的支撑拉钩4,在支撑拉钩的内部上、下两端分别有卡簧6与按钮7固定连接,上、下两端的卡簧和按钮通过弹簧8连接,卡簧的卡舌和按键均外露于支撑拉钩的外壁。所述的支撑拉钩内壁上设置有限位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福红,未经刘福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404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果树的疏枝装置
- 下一篇:一种核桃苗种植辅助支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