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报警功能的可移动胸腔引流器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37082.4 | 申请日: | 2017-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271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蔡晶;都菁;马玉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2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10001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胸腔引流器 杆体 报警装置 活动杆 胸腔闭式引流管 本实用新型 托盘 报警功能 电源开关 固定装置 插片槽 搭扣锁 可移动 支架 杆体底端 固定卡槽 固定托盘 滑动开关 发生率 托盘卡 万向轮 移动架 脱出 留置 适配 底座 把手 体内 挂钩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报警功能的可移动胸腔引流器固定装置,包括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杆体设有与之相适配的活动杆,活动杆的一端装在杆体内,活动杆的另一端设有支架束,支架束上设有挂钩;所述的杆体上设有圆把手和报警装置,报警装置上设有电源开关和插片槽,电源开关为滑动开关,插片槽处报警装置上设有固定卡槽;所述的杆体底端设有底座上设有万向轮和托盘,托盘卡接在杆体上,托盘上设有搭扣锁,搭扣锁用于固定托盘。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此移动架便于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患者的自主活动,增加了患者在活动时胸腔引流器的安全性;降低胸腔闭式引流管脱出的发生率;减少或避免胸腔引流器为患者带来的负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报警功能的可移动胸腔引流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医院胸外科手术后的患者,需要通过胸腔引流器将胸腔内的气体或液体排出;术后患者需尽早下床活动,以预防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胸腔闭式引流管脱出后可造成患者气胸等严重并发症;另外胸腔闭式引流管固定欠稳妥,易造成患者术区伤口疼痛,使患者不愿配合进行术后活动锻炼,从而影响术后恢复并延长住院时间。目前术后带有胸腔引流器的患者,只能自行(或依赖他人)手提胸腔引流器进行活动锻炼。目前尚无可妥善放置胸腔引流器的固定移动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背景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报警功能的可移动胸腔引流器固定装置。
一种具有报警功能的可移动胸腔引流器固定装置,包括杆体,其特征在于,装置中的杆体设有与之相适配的活动杆,活动杆的一端装在杆体内,活动杆的另一端设有支架束,支架束上设有挂钩;所述的杆体上设有孔位,固定螺丝装在孔位内;所述的杆体上设有圆把手和报警装置,报警装置上设有电源开关、插片槽、电池腔体、固定卡槽和语音提示模块,电源开关和插片槽共同控制语音提示模块,插片槽内设有挤压开关,插片槽设有与之相适配的夹子,夹子的一端夹在引流管上,夹子的另一端上设有凸起的绝缘隔片,隔片插在插片槽内挤压插片槽内的挤压开关用于挤压开关的断开,电源开关闭合,插片槽内无隔片语音提示模块开始报警,电池腔体内装有可替换的电池,电源开关为滑动开关,报警装置上设有固定卡槽,固定卡槽用于固定引流管;所述的杆体底端设有底座上设有万向轮和托盘,托盘为圆形槽,托盘中间设有与杆体相适配的圆口,托盘内壁上设有卡槽,隔板上设有与卡槽相适配的固定点,固定点与卡槽相适配,隔板可以根据需要插入卡槽内在托盘内分隔处需要的空间,托盘由两个半圆凹槽合页连接成,托盘卡接在杆体上,托盘上设有搭扣锁,托盘上设有4 个搭扣锁固定孔,搭扣锁被固定在托盘上,搭扣锁用于固定托盘。
优选的,所述的固定螺丝用于固定活动杆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的隔片插在插片槽内时插片槽内的挤压开关断开,引流管被拽动时将夹子上的隔片拽出插片槽,报警装置开始报警,所述的报警装置设有两个。
优选的,所述的报警装置内的电池为可充电的蓄电池,报警装置上设有充电接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此移动架便于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患者的自主活动,在此基础之上设计了与胸腔引流器相适配的固定槽,并增加了防止胸腔闭式引流管路脱出的报警装置,从而大大增加了患者在活动时胸腔引流器的安全性。这样我们不但可以降低胸腔闭式引流管脱出的发生率,同时还能减轻术后患者因要进行早期活动及锻炼时担心胸腔闭式引流管脱出的顾虑;减少或避免胸腔引流器为患者带来的负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托盘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托盘搭扣锁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报警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夹子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夹子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370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用途可调节电动吸引器
- 下一篇:引流袋及引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