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压铸机射杆平衡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34442.5 | 申请日: | 2017-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581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孔百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顺德区航凯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7/20 | 分类号: | B22D17/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铸机 平衡器 | ||
一种压铸机射杆平衡器,其主要特征:主要包括螺母,所述的螺母装在上本体固定块上,所述的螺母下有上顶块,所述的上顶块下装有弹簧,所述的弹簧下有装有下顶块,所述的上本体固定块装在上本体上,所述的上本体下装有垫块和下本体,所述的下本体上装有卡扣,所述的上本体和下本体中间装有射杆,所述射杆一端连接推杆,所述的上本体为一端圆形状另一端半圆C状,通过预留的螺丝孔与射杆和推杆、下本体连接合在一起,所述的下本体为全半圆C状,本新型压铸机平衡器的主要特点:1、结构简单,安装方便,2、材料优质钢材经久耐用,3、节省成本,降低人工操作过程,4、运行流畅保持色杆平衡,排除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新型压铸机射杆平衡器主要用在五金、冶炼、铸造行业的压铸机射杆上用于保持平衡等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传统的五金铸造行业的压铸机并没有安装平衡器,在工作过程中,通过人工或其他方式将金属液浇入压室,大部分用机械手操作装金属液的料斗来回运行,把盛满金属液的料斗里的金属液体倒进进料斗浇入压室,电机开始带动射杆推动杆然后在通过推动杆传动进料斗前进或者后退,通常压铸机的射杆体积较大,推动杆在长时间的运行和日积月累的摩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倾斜,动作不平稳,甚至停在某一个位置不动,循环进行不下去,然而一旦发生倾斜,射杆推动杆就会与进料筒发生碰撞引起卡死,循环工作状态无法进行,影响工作效率,重则损坏设备,压射的冲头、料筒(套)等热作件寿命难以掌握或控制,损坏后更换较为费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公司研发了压铸机射杆推动杆平衡器,装上以后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传统压铸机射杆推动杆的缺陷,无法实现高效率,高操控性,更加平稳的工作,本实用新型积累多年从事本领域工作的经验,安装平衡器以后能保持在每一次进料后射杆推动杆复原到原始位置,不会倾斜,提高了铸件质量和生产效率,经过反复研究论证,终得新型冷铸造机色杆平衡器。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射杆推动杆在每次进料后,保持更平稳更安全的生产流程,提高铸件质量,延长射杆推动杆使用寿命,节省成本、不会因不平衡导致金属液飞溅等,更具有快速拆装的操控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新型压铸机射杆平衡器,其主要特征:主要包括螺母,所述的螺母装在上本体固定块上,所述的螺母下有上顶块,所述的上顶块下装有弹簧,所述的弹簧下有装有下顶块,所述的上本体固定块装在上本体上,所述的上本体下装有垫块和下本体,所述的下本体上装有卡扣,所述的上本体和下本体中间装有射杆,所述射杆一端连接推杆,所述的上本体为一端圆形状另一端半圆C状,通过预留的螺丝孔与射杆和推杆、下本体连接合在一起,所述的下本体为全半圆C状,通过预留的螺丝孔与射杆和推杆、上本体连接合在一起,所述的上本体和下本体所预留的螺丝孔为一样,对称状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新型压铸机射杆平衡器主要采用的工作原理是;平衡器的上本体和下本体正常为合起状态,当压铸机射杆运行的时候推动杆前行开始推动进料,平衡器上本体固定块里的弹簧弹起上下顶块,平衡器会微微打开一点,进料完毕后,推动杆后退平衡器中间有垫块,会慢慢合上,平衡器回复到原始状态,不管推动多少次,停止的时候都会复原原始状态。
本新型压铸机平衡器的主要特点:
1、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2、 材料优质钢材经久耐用。
3、 节省成本,降低人工操作过程。
4、 运行流畅保持色杆平衡,排除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新型压铸机射杆平衡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新型压铸机射杆平衡器部分结构分解图。
附图标记说明:1、螺母2、上本体固定块3、上顶块4、弹簧5、下顶块6、上本体7、垫块8、射杆9、推杆10、下本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顺德区航凯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顺德区航凯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344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