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神经内科临床用针灸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31383.6 | 申请日: | 2017-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221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杨熹;廖世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熹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2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顶盖 插卡 卡槽 器身 底座 本实用新型 调压旋钮 神经内科 左右两侧 针灸器 器脚 底座下部 橡胶带 卡扣 施灸 外周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神经内科临床用针灸器,包括调压旋钮、顶盖、器身、插卡、艾管、艾环、底座、卡槽和器脚,调压旋钮安装在顶盖上,顶盖设置在器身上,器身底部左右两侧的边缘各设置有一个插卡,艾管安装在底座上,艾管外周设置有艾环,艾环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卡槽,插卡和卡槽能够卡扣在一起,器身扣在底座上,底座下部设置有6个器脚,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能够通过橡胶带随意固定在人体各部位施灸,能够调节温度,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神经内科临床用针灸器。
背景技术
针灸医学源远流长,针灸针具的发展已随时代的进步由古老的原始针具发展到目前的不锈钢毫针,但灸疗用的灸具几乎未见明显变化。在神经内科临床治疗过程中,针灸治疗是常见的一种治疗方式,但是当前所采用的针灸治疗方式大多还是传统手动给针,对于医务人员在针灸方面有着极为专业的要求,而普通的针灸器因为针灸针质地较软很难有效的保证针灸针刺入体内,而且刺入的速度和深度也很难把握,这给医务人员带来了不便,也给患者造成了痛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不足,提供神经内科临床用针灸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神经内科临床用针灸器,包括调压旋钮、顶盖、器身、插卡、艾管、艾环、底座、卡槽和器脚,调压旋钮安装在顶盖上,顶盖设置在器身上,器身底部左右两侧的边缘各设置有一个插卡,艾管安装在底座上,艾管外周设置有艾环,艾环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卡槽,插卡和卡槽能够卡扣在一起,器身扣在底座上,底座下部设置有6个器脚。
顶盖上设置有旋转螺纹,调压旋钮通过旋转螺纹调节压力。
底座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橡皮带。
底座内部还设置有防护网。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能够通过橡胶带随意固定在人体各部位施灸,能够调节温度,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神经内科临床用针灸器,包括调压旋钮1、顶盖2、器身3、插卡4、艾管5、艾环6、底座7、卡槽8和器脚9,调压旋钮1安装在顶盖2上,顶盖2设置在器身3上,器身3底部左右两侧的边缘各设置有一个插卡4,艾管5安装在底座7上,艾管5外周设置有艾环6,艾环6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卡槽8,插卡4和卡槽8能够卡扣在一起,器身3扣在底座7上,底座7下部设置有6个器脚9。
顶盖2上设置有旋转螺纹11,调压旋钮1通过旋转螺纹11调节压力。
底座7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橡皮带10。
底座7内部还设置有防护网。
工作原理:手握器身向左轻轻一拧,分开上下器身将一小节4~5cm长的艾段点燃后火朝下放进燃艾环中,然后罩上器身向右卡紧,艾段便慢慢在艾灸器内燃烧。选好施灸穴位或患处,用橡皮带把艾灸器固定在欲施灸疗的部位上,用手轻旋器身调节适宜患者的耐受温度,烟灰有防护网隔开不会掉下烫伤皮肤。如果要作间接灸,比如隔姜片灸、隔盐灸或隔药物灸,先把姜片或药物贴在穴位或患处上,然后罩上本灸器施灸,每次灸约50分钟刚好燃完一节4cm的艾段。可把艾灸器如戴耳机罩住耳朵施灸,刺激耳穴能治疗许多常见病,尤其治疗冻疮效果很好,经常灸耳朵还能消斑祛痘、美容健身。每次使用完毕后,拧开器身用纸揩抹器身内面保持清洁,以防卡槽粘上烟艾油不便拧开。
器脚与皮肤之间的温度能保持38~55 ℃之间,温度由器身上的螺纹旋钮来调节,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可缩小艾条与皮肤之间的距离, 温度即可升高;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可加大艾条与皮肤之间的距离,温度即可降低。下部的防护网可防止烟灰掉下烫伤皮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熹,未经杨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313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