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鼠防抓舔咬护理脖套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30362.2 | 申请日: | 2017-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719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欣;常黎明;汪轶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D3/00 | 分类号: | A61D3/00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天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19 | 代理人: | 张文忠;任汉平 |
地址: | 315211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脖套 大鼠 凹腔 本实用新型 内侧边缘 软布层 高密度聚乙烯材料 护理 防止摩擦损伤 皮肤 两端设置 扇面结构 窄条段 粘接扣 下颚 脖颈 适配 脱毛 佩戴 转动 摩擦 感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鼠防抓舔咬护理脖套,包括有脖套主体,脖套主体为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制成的扇面结构,脖套主体的内侧边缘包裹有软布层,脖套主体的外侧中部设置有一凹腔,脖套主体的内侧在所述凹腔的对应位置形成窄条段,脖套主体的两端设置有相适配的粘接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本脖套在内侧边缘包裹有软布层,能够防止摩擦损伤大鼠的皮肤,避免因长时间摩擦引起皮肤脱毛感染的情况;另外,脖套主体的外侧中部设置有一凹腔,使用过程中,将脖套围戴于大鼠的脖颈处,然后转动脖套使该凹腔位于大鼠的下颚处即可,使用十分方便,设置凹腔,避免了佩戴脖套后对大鼠活动造成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鼠实验辅助用品,尤其指一种大鼠防抓舔咬护理脖套。
背景技术
大鼠作为一种实验动物,被广泛应用在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生物技术、环境科学等生命科学领域。动物实验过程中,经常需要以大鼠为实验体进行手术、或者在皮肤上进行药物涂抹等操作,伴随实验的所产生的生理效果如:疼痛、瘙痒等刺激,大鼠不可避免的要对相应的部位舔、抓、撕、咬,用纱布做保护处理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严重影响实验结果。另外,对手术部位或者实验部位进行舔、抓、撕、咬则可能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由于大鼠与猫、狗等动物在体形结构、生活习性上有较大的不同,大鼠由于四肢短小,其移动时整个身体几乎是“趴”在地上的,其头部也十分靠近地面,又因为大鼠的脖围较小,当脖套戴在大鼠脖颈处形成喇叭形后具有一定的硬度,因此若借用猫、狗等动物所使用的防抓舔咬脖套,会对大鼠的行动造成不便而带来不适,因此猫、狗等动物所使用的防抓舔咬脖套使用在大鼠上并不合适,需要对其结构进行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一种大鼠防抓舔咬护理脖套。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大鼠防抓舔咬护理脖套,包括有脖套主体,脖套主体为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制成的扇面结构,脖套主体的内侧边缘包裹有软布层,脖套主体的外侧中部设置有一凹腔,脖套主体的内侧在所述凹腔的对应位置形成窄条段,脖套主体的两端设置有相适配的粘接扣。
优化的技术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凹腔呈U形结构,凹腔的开口处与所述脖套主体的外侧边缘圆弧过渡。
上述的软布层呈U字形结构包裹固定于所述脖套主体的内侧边缘。
上述的脖套主体的宽度为2cm至3cm。
上述的粘接扣采用扇形的魔术贴。
本实用新型一种大鼠防抓舔咬护理脖套,结构简单,其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制成的扇面结构的脖套主体,无毒、无味,且具有很好的强度,不易损坏,本脖套在内侧边缘包裹有软布层,能够防止摩擦损伤大鼠的皮肤,避免因长时间摩擦引起皮肤脱毛感染的情况;另外,脖套主体的外侧中部设置有一凹腔,使用过程中,将脖套围戴于大鼠的脖颈处,然后转动脖套使该凹腔位于大鼠的下颚处即可,使用十分方便,设置凹腔,避免了佩戴脖套后对大鼠活动造成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脖套主体1、凹腔11、窄条段12、软布层2、粘接扣3。
如图1至图3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303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兽医用手术四肢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保定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