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信号自动对接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326264.1 | 申请日: | 2017-10-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262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 发明(设计)人: | 薛春花;陈志列;张春平;林淼 | 申请(专利权)人: | 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3/62 | 分类号: | H01R13/62;H01R13/631;H01R24/00;G01R1/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张瑾 |
| 地址: | 518107 广东省深圳市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对接装置 吸引部件 公端 母端 第二导向部件 第一导向部件 自动对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 连接器公端 连接器母端 信号发生源 待测产品 人工成本 自动对接 自动检测 耦合 插拔 线材 损伤 吸引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信号自动对接装置,包括:连接到信号发生源的对接装置公端,对接装置公端中具有连接器公端、第一吸引部件和第一导向部件;连接到待测产品的对接装置母端,对接装置母端中具有连接器母端、第二吸引部件和第二导向部件;其中,当对接装置公端靠近对接装置母端时,第一吸引部件与第二吸引部件自动相互吸引趋近,使得第一导向部件与第二导向部件相互耦合,连接器公端与连接器母端相互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以自动对接方式大大减少插拔线材造成的设备损伤和自动检测的人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号检测硬件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号自动对接装置。
背景技术
产品检验是现代电子企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质量监测手段。在电子产品检测时,信号需要从信号发生源传输到待检测的电子产品。
在目前的工业生产中,通常采用人工在信号发生源端和待检测产品端进行线材插拔的方式完成信号的传输。在这种由人工进行线材插拔的方式中,每个检测位都需要至少一个工人插拔线材并检测功能,而在生产线上通常具有多个检测工位,需要多个工人负责不同信号通道的检测。这种传统方式的自动化程度低,且人工成本较高。
自动化的信号对接方式将有效免去频繁进行线材插拔的过程,例如仅在前端将对接装置的线材与待测电子产品连接以及电子产品检测完毕将检测线材除去的步骤需要人工操作,而在由机器视觉设备对待测电子产品进行自动质量检测的过程中无需测试人员。但目前,行业中现有的自动信号对接方式往往不能满足信号对接的高精确度和可靠性的要求,难以应用在行业生产中,无法获得大规模的应用。
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有效的信号自动对接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频繁进行人工线材插拔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信号自动对接装置,能够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缩减人力成本,提高生产力和自动化程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信号自动对接装置,包括:
连接到信号发生源的对接装置公端,所述对接装置公端中具有连接器公端、第一吸引部件和第一导向部件;
连接到待测产品的对接装置母端,所述对接装置母端中具有连接器母端、第二吸引部件和第二导向部件;
其中,当所述对接装置公端靠近所述对接装置母端时,所述第一吸引部件与所述第二吸引部件自动相互吸引趋近,使得所述第一导向部件与所述第二导向部件相互耦合,所述连接器公端与所述连接器母端相互连接。
可选地,上述第一吸引部件与所述第二吸引部件为极性相异的磁铁。
可选地,上述第一导向部件为导向柱,所述第二导向部件为与所述导向柱套接的导向套。
可选地,上述对接装置公端具有根据所述对接装置母端的位置在水平、垂直和/或前后方向上进行位置调整的位移回复机构。
可选地,上述位移回复机构包括在水平、垂直和/或前后方向上的多个固定板、导轨和滑块,所述多个固定板用于分别提供所述导轨和滑块的结构支撑,所述滑块与所述导轨组合并用于调整所述多个固定板之间的相对水平、垂直和/或前后位移。
可选地,上述位移回复机构还包括在水平、垂直和/或前后方向上的多个弹性回复装置,所述弹性回复装置用于将发生相对位移的多个固定板回复到初始位置。
可选地,上述弹性回复装置包括弹簧阻挡块、弹簧、弹簧固定块,所述弹簧阻挡块和所述弹簧固定块分别位于相邻的两个固定板上。
可选地,上述对接装置公端由气缸推动靠近所述对接装置母端。
可选地,上述对接装置公端固定安装于产品生产线的检测位侧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262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