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强度开口式连接环切边模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25984.6 | 申请日: | 2017-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707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陶安祥;陶兴;陶良凤;张卫新;徐子俊;李剑;张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亚星锚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13/02 | 分类号: | B21J13/02 |
代理公司: | 靖江市靖泰专利事务所 32219 | 代理人: | 陆平 |
地址: | 2145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切边模 上压板 连接环 下压板 电机驱动丝杠 开口式连接环 螺栓固定 切边上模 驱动电机 上表面 飞边 上模 下模 底座 热处理 螺栓连接 生产效率 中心轮廓 下表面 工作台 切边 打磨 切除 开口 | ||
一种高强度开口式连接环切边摸,包含底座,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工作台,所述的工作台上通过螺栓连接有切边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切边模包含驱动电机、上压板、下压板和电机驱动丝杠,所述的驱动电机设置在上压板上表面,所述的上压板与下压板通过电机驱动丝杠连接调节距离;所述的下压板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切边模下模;所述的上压板下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切边模上模,所述的切边模下模与切边模上模间设置有连接环,所述的连接环沿中心轮廓处设置有一圈飞边。本实用新切边上模和切边上模采用Cr12MoV材质,经热处理后硬度为HRC50~55,切除飞边后的开口连接环无需打磨,可直接进入下一道工序,提高生产效率,节省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系泊链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强度开口式连接环切边模。
背景技术
矿山上常使用高强度链和刮板配合使用来输送矿石,而接链环则广泛用于矿业设备高强度链环的连接。在矿业生产中,刮板输送机在回采工作面上的使用情况表明,接链环的破断是影响输送机械运行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开口式接链环是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接链环形式,具备强度高、使用方便的特点。
传统切边方式容易对产品本体造成伤害,并且可能在分模面产生裂纹,不利于产品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强度开口式连接环切边模,解决了以上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强度开口式连接环切边模,包含底座,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工作台,所述的工作台上通过螺栓连接有切边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切边模包含驱动电机、上压板、下压板和电机驱动丝杠,所述的驱动电机设置在上压板上表面,所述的上压板与下压板通过电机驱动丝杠连接调节距离;所述的下压板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切边模下模;所述的上压板下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切边模上模,所述的切边模下模与切边模上模间设置有连接环,所述的连接环沿中心轮廓处设置有一圈飞边。
所述的切边模上模设置为凸字形的长方形块,所述的长方形块包含上模平面;所述的凸字形的凸台顶部设置为Z型,所述的Z型包含第一平面、斜面和第二平面,所述的斜面与第二平面夹角设置为α,所述的α大于90°,所述的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平行。
所述的斜面和第二平面内嵌入设置有连接环型腔,所述的型腔在上模平面内的投影设置为由C形环和两个直角梯形通过过渡圆弧组合而成,所述的C形环、过渡圆弧在斜面和第二平面的嵌入深度设置为Ha,所述的直角梯形在第二平面的嵌入深度设置为Hb,所述的Ha大于Hb。
所述的切边模下模设置为带有凸台的长方体,所述的凸台包含与斜面相对应的下模斜面和下模第一平面,所述的下模斜面和下模第一平面内设嵌入设置有开口式连接环本体型腔,所述的开口式连接环本体型腔四周轮廓内包裹设置有堆焊切边刃口。
所述的堆焊切边刃口设置为推拔布置在切边模下模的长方体内,所述的堆焊切边刃口设置为推拔角度设置为β,所述的β设置为15°~20°。
本实用新切边上模和切边上模采用Cr12MoV材质,经热处理后硬度为HRC50~55,切除飞边后的开口连接环无需打磨,可直接进入下一道工序,提高生产效率,节省成本,保证了开口连接环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切边模上模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右视半剖示意图。
图4为切边模下模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右视半剖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亚星锚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亚星锚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259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强度开口式连接环成型模具
- 下一篇:一种锻造大型轴流叶片的定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