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保健枕头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21515.7 | 申请日: | 2017-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124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王芷玥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芷玥 |
主分类号: | A47G9/10 | 分类号: | A47G9/10 |
代理公司: | 广州润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46 | 代理人: | 周郑奇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健 枕头 | ||
一种保健枕头,包括枕套及填充于枕套内的枕芯,所述枕套包括多节并列连接的管状枕套,所述管状枕套一端设有可更换枕芯的开口。本实用新型通过多段管状枕套的设置,能够根据需要更换中心管状枕套的枕芯,不需要每次更换所有枕芯,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另外,中心管状枕套内填充的备长炭软管除了能够调节睡眠环境的温湿度,还能产生负离子,减轻压力、消除紧张,令人更易入睡;两侧管状枕套内填充的微珠和聚酯纤维丝,使得聚酯纤维丝分散在微珠中,使整体流动性和回弹性好,不易变形,且易于清洗,并且能够随着睡姿的变化随时贴合颈部。两种枕芯发挥了各自的优点,起到辅助睡眠,保护颈椎的作用,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枕头,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护颈枕头。
背景技术
随着现在人们生活节奏的加速,工作压力也逐步增大,工作时间过长难免会造成颈部肌肉紧张,目前颈肌劳损、颈椎骨刺等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增加,都与颈部长期受力不均有关。颈部受外力压迫导致生理曲度改变,就会影响颈部的生理功能,颈部的肌群和颈椎的疲劳如得不到及时的恢复,就会产生肌群劳损,长久便会引起颈椎疾病。
坐姿不正确、低头玩手机、职业性工作(如长期低头工作的职业)、缺乏运动等等,这些导致颈椎病的因素已广为人知,然而,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容易被忽略,那就是睡眠。不少人早晨起床,出现颈背酸痛、肢体麻木等不适,表现出“落枕”的症状。人们通常认为这是睡觉姿势不好,又或者是吹了冷风所致。实际上,这有可能是枕头不合适导致的。平时我们说低头超过1小时,颈椎就很容易受累。而一个成年人每天约有1/4至1/3的时间是在睡眠(枕头上)中度过。人睡着时,在每个长达90-120分钟的睡眠周期中,基本保持一个姿势不动。若枕头长期用得不对,会引起颈椎曲度改变,导致颈椎失稳、关节错位、韧带损伤等慢性劳损,久而久之就发展成颈椎病。
保健枕头发展引领了一股天然枕头的生活潮流,草本植物系列枕芯就是把草本植物的茎、叶、花依照中医理论进行配伍,然后装于枕内做寝枕,是养生保健、预防疾病的一种手段。天然物作为枕芯的养生作用,是依靠草植物特有的芳香气味和磁石的磁场作用,达到闻香疗病的道理,这种方法,是中药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和归经等理论的具体结合。人睡眠时头温使枕内药物的有效成分缓慢的散发出来,香气凝聚于枕周,其味淡而不薄,久而不弱,清而不浊,散而不走。
现有的保健枕头多利用镇静安神类的中草药作为枕芯以达到辅助睡眠的作用,由于枕芯为中草药不便清洗,因此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进行更换,如长期不更换容易滋生病菌,可能引起其他疾病,有害健康。而在使用过程中,枕头与头部接触的只是一个小的区域,如果每次都要将整个枕芯更换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需要设计一款可替换头部区域枕芯,又便于清洗的保健枕头。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便替换枕芯、且易清洗的保健枕头。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保健枕头,包括枕套及填充于枕套内的枕芯,所述枕套包括多节并列连接的管状枕套,所述管状枕套一端设有可更换枕芯的开口。
所述保健枕头为长管状,有研究证明枕头长宽比为2:1是有益健康的。也有研究指出长宽各为80厘米和40厘米且内部填充物结实的枕头比较好,因为这种枕头可以为头部提供支撑,并确保脊柱能够保持其自然形状。因此本实用新型设计多个管状枕套并排连接,每根管状枕套内均填充有枕芯,使枕头长宽比达到合适的要求,一般可设置三个管状枕套并排连接,每个管状枕套设有一定的直径,使其最终组合成标准枕头尺寸。所述每个管状枕头的一端均设有开口,由于每个管状枕套相互隔离,因此每个管状枕头可填充不同的枕芯,在更换时也可分别更换,不需要同时进行更换。
进一步的,所述枕芯包括一类枕芯和二类枕芯,所述一类枕芯包括微珠和聚酯纤维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芷玥,未经王芷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215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