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制备混合型微纳米复合纤维膜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18071.1 | 申请日: | 2017-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840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田旭;辛斌杰;陈卓明;郑元生;靳世鑫;李玛莎;李佳平;王文帝;徐闻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D04H1/728 | 分类号: | D04H1/728;D04H1/732;D04H1/76;D01D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吴泽群 |
地址: | 2016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喷 微纳米 制备 静电纺丝装置 复合纤维膜 接收器 纺丝装置 气流通道 纺丝液 喷丝头 复合纤维膜材料 高压电源正极 静电纺丝技术 气流控制开关 运动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 螺旋形气流 负极 纺丝料筒 高速高压 高压电源 供液通道 技术结合 静电场力 纳米纤维 熔体喷射 微米纤维 端口处 螺旋槽 喷丝板 纺丝 控流 流道 喷丝 牵伸 熔体 针头 喷射 装配 对流 | ||
一种制备混合型微纳米复合纤维膜的装置,包括静电纺丝装置、气喷纺丝装置,静电纺丝装置还包括喷丝头运动控制装置、纺丝料筒、喷丝板、喷丝头、高压电源,接收器。高压电源正极与喷丝针头相连,负极与接收器相连,并产生静电场力,在该力的作用下纺丝液或者熔体喷射形成纳米纤维。气喷纺丝装置还包括气喷箱,控流开关,气流控制开关,供液通道等。气喷箱内部设有流道和气流通道,在气喷箱圆锥形处的气流通道内部还设有螺旋槽,以产生高速高压螺旋形气流,该气流在端口处对流道中的纺丝液或者熔体进行喷射牵伸形成微米纤维。本实用新型将静电纺丝技术和气喷纺丝技术结合装配,实现对微纳米复合纤维膜材料的制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纤维膜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备混合型微纳米复合纤维膜的装置。
背景技术
静电纺丝是纺丝溶液或者熔体在静电场作用力下喷射并不断拉伸固化形成纳米级纤维的一项技术,在该技术下获得的纳米级纤维网或者膜具有高表面积以及高孔隙化性质,已经广泛应用于过滤,防护,医疗等领域的使用,然而纳米级的纤维在强力性能方面却有所欠缺,降低了使用寿命。气喷纺丝是利用高速高压气流对纺丝溶液或者熔体进行喷射牵伸,最终形成直径在微米级的超细纤维。在微米级领域中所形成的过滤材料,由于纤维直径比大于纳米级纤维,纤维与纤维之间孔隙较大,能过滤掉粗质颗粒,但一些细小的细菌或者病毒却能够通过微米级过滤材料,同时一些粗质颗粒深入纤维间的内部孔隙,堵塞过滤途径,使用寿命也具有一定局限性。
美国唐纳森公司开发出了一种Ultra-Web纳米纤维滤材,该种滤材其表面有一层特殊过滤层,主要用于去除微米级颗粒,底层使用纳米级滤芯,过滤尺寸更小的污染物。Ultra-Web纳米纤维滤材主要是将微米级滤材和纳米级滤材叠合形成了一种微纳米复合纤维过滤膜,提高其使用寿命的目的是利用静电纺丝和气喷纺丝两种纺丝技术结合装置制备一种混合型微纳米复合纤维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混合型微纳米复合纤维膜的装置,便于提高纤维膜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制备混合型微纳米复合纤维膜的装置,包括静电纺丝装置、气喷纺丝装置;
静电纺丝装置还包括喷丝头运动控制装置、纺丝料筒、喷丝板、喷丝头、高压电源、接收器,喷丝板上具有若干大小一致的通孔,纺丝料筒与喷丝板一端的通孔相配合,喷丝板另一端与喷丝头相配合,高压电源设于喷丝头运动控制装置与接收器之间,高压电源正极与喷丝针头相连,负极与圆筒接收器装置相连,并产生静电场力;
喷丝头运动控制装置包括运动控制杆,通过运动控制杆与喷丝板配合使喷丝头运动控制装置可以控制喷丝板的运动方向;
接收器还包括支架、金属圆柱体、驱动装置与用于控制驱动装置转速的控制装置,金属圆柱体由支架配合支撑,驱动装置用于控制金属圆柱体的旋转运动;
气喷纺丝装置还包括储液箱、供液口、流道、供液通道、控流开关、气喷箱、气流通道、气流控制开关,所述供液口开设于储液箱顶部表面,流道一端焊接于储液箱的一侧,另一端与供液通道卡接,供液通道固定装设于气喷箱内部,控流开关设于流道上,气流通道固定装设于气喷箱内部,气流通道进气处具有通气口,气流控制开关设于通气口上,气喷箱与流道的连接端为圆柱形,另一端为圆锥形。
静电纺丝装置所产出的纳米纤维与气喷纺丝装置所产出的微米纤维全部由圆筒接收器均匀接收;
气流通道与供液通道的出口处相通,气喷箱圆柱形区域内部的气流通道为直流通道,在圆锥形区域内部的气流通道内部设有螺旋槽;
具有螺旋槽的气流通道直径为4~6mm;
气流通道在圆柱形区域的直流通道直径为4~6mm;
供液通道直径为2~4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180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压棉装置的铺网机
- 下一篇:一种适用于纤维毡生产线的粉末施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