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方便蛋白沉淀防错位的96孔板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17206.2 | 申请日: | 2017-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635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朱金良;俞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迪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34 | 分类号: | G01N1/34;G01N1/40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235 | 代理人: | 张德宝 |
地址: | 311121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方便 蛋白 沉淀 错位 96 孔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96孔板,具体是一种方便蛋白沉淀防错位的96孔板。
背景技术
蛋白沉淀法是一种血浆样品中药物浓度分析常用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其目的是将样品中的蛋白除掉,将与蛋白结合的药物提取到有机试剂中去,最终达到纯化或者浓缩样品的目的。
目前蛋白沉淀的提取容器主要是96孔板,沉淀蛋白结束之后不容易观察沉淀物和提取液之间的分界线,而且在取液的时候因为虹吸作用底部的沉淀物容易漂浮起来,从而进入到移液管内,导致移液管发生堵塞,还会对分析造成影响,同时现代的96孔板上的通孔较多,如果分析的样品较多,容易发生错位,对分析结果造成严重影响。
为此,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96孔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蛋白沉淀防错位的96孔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方便蛋白沉淀防错位的96孔板,包括板体、封板膜和支撑腿,所述板体的底端四角处固定连接有四根支撑腿,板体上开设有96个通孔,通孔呈横排12个竖排8个均匀排列在板体上,横排通孔和竖排通孔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贴纸和第二贴纸;所述通孔内设置有管体,管体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挡环,挡环的下表面与板体的上表面抵接;所述管体的底部开设有开口,开口处设置有与管体无缝连接的铺管仓,铺管仓与管体相连通的开口处设置有弹性密封舱门;所述通孔的上方设置有封板膜,封板膜包括透明膜和铝箔膜,透明膜的两面均有粘性,透明膜的上端粘合铝箔膜,透明膜的下方与管体上挡环相粘合。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贴纸和第二贴纸的底面与板体的上表面粘合。
进一步的,所述铺管仓与管体为一体式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密封舱门由软硅胶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密封舱门的开口为十字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管体插入到板体上的通孔内,向管体内滴入需要沉淀的蛋白液体,当蛋白的重力大于弹性密封舱门1的弹力之后,弹性密封舱门向铺管仓的内壁方向打开布置,弹性密封舱门能够有效将蛋白进行分离,几乎不受到虹吸产生水流的影响,颗粒不容易漂浮,而且吸液体积更加准确,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由于通孔数量较多,这时可以在第一贴纸上从左至右依次标记1-12的数字,在第二贴纸上从上至下依次标记A-H的字母,防止使用的时候发生错位,封板膜能够避免光照产生影响,而且封板膜容易刺穿。
附图说明
图1为方便蛋白沉淀防错位的96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方便蛋白沉淀防错位的96孔板中板体的俯视图。
图3为方便蛋白沉淀防错位的96孔板中管体和铺管仓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方便蛋白沉淀防错位的96孔板中封板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4,一种方便蛋白沉淀防错位的96孔板,包括板体11、封板膜1和支撑腿2,所述板体11的底端四角处固定连接有四根支撑腿2,板体11上开设有96个通孔8,通孔8呈横排12个竖排8个均匀排列在板体11上,横排通孔8和竖排通孔8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贴纸7和第二贴纸6;所述通孔8内设置有管体4,管体4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挡环9,挡环9的下表面与板体11的上表面抵接;所述管体4的底部开设有开口,开口处设置有与管体4无缝连接的铺管仓5,铺管仓5与管体4相连通的开口处设置有弹性密封舱门10;所述通孔8的上方设置有封板膜1,封板膜1包括透明膜12和铝箔膜13,透明膜12的两面均有粘性,透明膜12的上端粘合铝箔膜13,透明膜12的下方与管体4上挡环9相粘合。
上述,支撑腿2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3,支撑板3使得支撑面积更大,方便装置稳定。
上述,第一贴纸7和第二贴纸6的底面与板体11的上表面粘合。
上述,铺管仓5与管体4为一体式结构。
上述,弹性密封舱门10由软硅胶制成,软硅胶的使用寿命较长,能够减少成本。
上述,弹性密封舱门10的开口为十字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迪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迪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172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异形减震器活塞杆
- 下一篇:一种电控磁流变液减振器电磁线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