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遥控救生圈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316701.1 | 申请日: | 2017-10-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076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 发明(设计)人: | 袁培银;秦淮涛;赵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3C9/00 | 分类号: | B63C9/00;B63C9/13;B63C9/20 |
| 代理公司: | 南京先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85 | 代理人: | 宋方园 |
| 地址: | 40216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救生圈 多功能遥控 落水 本实用新型 温度传感器 电动机 供暖片 螺旋桨 体内 单片机连接 电动机连接 蓄电池连接 可操纵 三角状 遥控器 单片 尾端 岸边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遥控救生圈,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前端为三角状,在本体的尾端设有两个螺旋桨,螺旋桨与本体内的电动机连接,电动机与蓄电池连接,电动机与位于本体内的单片节连接,在本体的内侧安装有若干个供暖片,在本体上还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供暖片均与单片机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遥控救生圈,当救生圈离落水者较远时,施救者可通过遥控器操纵救生圈驶向落水者,当落水者抓住救生圈后,施救者也可操纵救生圈将落水者拉向岸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功能遥控救生圈,属于救生圈领域。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生人员落水事件,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有37.2万人死于溺水。据调查,绝大多数的溺水身亡事件并不是因为周围无人施救,而是因为施救者不懂得正确的施救方法,以及没有可靠的救生设备,有时候不仅无法救到落水者,甚至连施救者自身的性命也要搭进去。因此,溺水已经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当人们看见有人落水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救生圈,然而,传统救生圈虽然造价低廉,却存在诸多的问题,比如扔下水后如果距离落水者较远便无法起到救援的作用,再比如夜间无法看清扔下水的救生圈等问题。传统救生圈存在的种种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它的可靠程度以及救援的成功率,因此研发出一种性能更为可靠的救生圈是十分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遥控救生圈,当救生圈离落水者较远时,施救者可通过遥控器操纵救生圈驶向落水者,当落水者抓住救生圈后,施救者也可操纵救生圈将落水者拉向岸边。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遥控救生圈,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前端为三角状,在本体的尾端设有两个螺旋桨,螺旋桨与本体内的电动机连接,电动机与蓄电池连接,电动机与位于本体内的单片节连接,在本体的内侧安装有若干个供暖片,在本体上还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供暖片均与单片机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本体上安装有若干个连接卡扣。
作为优选,所述本体上安装有若干个信号灯。
作为优选,所述本体内设有重力传感器。
作为优选,所述本体上安装有太阳能电板,太阳能电板与蓄电池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螺旋桨外设有套筒和金属网罩。金属网罩安装在套筒上。
作为优选,所述救生圈采用遥控器控制,每个救生圈配备一个遥控器,遥控器使用碱性干电池。
在本发明中,救生圈尾部安装有两个螺旋桨,为救生圈提供航行动力。螺旋桨外侧有套筒和金属网罩保护,一是为了防止螺旋桨伤到落水者,二是为了保护螺旋桨。遥控器上设有速度控制摇杆,可以同步控制两个螺旋桨的转速。同时,救生圈前端形状为等腰三角形,三角形顶角有圆角,以减小救生圈航行时的阻力,提高航行速度,同时防止有尖角伤害到落水者。
该救生圈通过两个螺旋桨的转速差产生转向力矩来实现转向,如此转向灵活、快速、转弯半径小。由于救生圈在扔下水后,其哪一面朝上或朝下是未知的,这给救生圈的转向带来了麻烦。因此我们在救生圈内安装了一个重力传感器。在救生圈扔下水后,重力传感器感知救生圈的哪一面朝下;施救者再按下遥控器上的校准按钮以达到校准的目的;之后施救者操纵遥控器上的方向控制摇杆使两个螺旋桨产生转速差;两个螺旋桨转速的不同导致水对两侧螺旋桨的反作用力也不同,因此会在救生圈上产生一个转向弯矩,使救生圈转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大学,未经重庆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167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船舶舷侧液压可调防撞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防溺水急救气囊手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