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垃圾焚烧炉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13974.0 | 申请日: | 2017-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556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黄红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红军 |
主分类号: | F23G5/04 | 分类号: | F23G5/04;F23G5/44;F23G5/46;F23J15/00;F23J1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焚烧炉本体 热管余热回收器 新型垃圾焚烧炉 顶端设置 烘干箱 净化箱 支撑脚 垃圾 焚烧 光触媒过滤网 本实用新型 刺激性气体 过滤和吸附 烘干处理 回收利用 垃圾焚烧 周围空气 进料口 清新度 位置处 支架 潮湿 废气 污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垃圾焚烧炉,包括焚烧炉本体和光触媒过滤网,所述焚烧炉本体的一侧设置有进料口,且焚烧炉本体的另一侧设置有净化箱,所述焚烧炉本体的内部顶端设置有烘干箱,且焚烧炉本体的顶端靠近支撑脚一侧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支架,所述支撑脚的顶端设置有热管余热回收器。设置热管余热回收器,能便于使用者将垃圾焚烧后产生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从而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设置烘干箱,能便于使用者对垃圾进行烘干处理,避免了垃圾过于潮湿导致焚烧不彻底的问题,提高了垃圾的焚烧效率,设置净化箱,能便于使用者对废气进行过滤和吸附,减少了刺激性气体对大气造成的污染,从而提高了周围空气的清新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焚烧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垃圾焚烧炉。
背景技术
垃圾焚烧炉,是焚烧生活垃圾的设备,生活垃圾在炉膛内燃烧,变为废气进入二次燃烧室,在燃烧器的强制燃烧下燃烧完全,再进入喷淋式除尘器,除尘后经烟囱排入大气。
目前市场上的垃圾焚烧炉结构复杂,没有设置热管余热回收器,不能便于使用者将垃圾焚烧后产生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没有设置烘干箱,不能便于使用者对垃圾进行烘干处理,没有设置净化箱,不能便于使用者对废气进行过滤和吸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垃圾焚烧炉,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没有设置热管余热回收器,不能便于使用者将垃圾焚烧后产生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没有设置烘干箱,不能便于使用者对垃圾进行烘干处理,没有设置净化箱,不能便于使用者对废气进行过滤和吸附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垃圾焚烧炉,包括焚烧炉本体和光触媒过滤网,所述焚烧炉本体的一侧设置有进料口,且焚烧炉本体的另一侧设置有净化箱,所述焚烧炉本体的顶端设置有支撑脚,且焚烧炉本体的内壁设置有水管,所述焚烧炉本体的内部顶端设置有烘干箱,且焚烧炉本体的顶端靠近支撑脚一侧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支架,所述焚烧炉本体的底端设置有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架的顶端设置有风机,所述支撑脚的顶端设置有热管余热回收器,所述热管余热回收器的顶端设置有筒体,且热管余热回收器的前表面设置有把手,所述热管余热回收器的一侧设置有进气口,且热管余热回收器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气口,所述热管余热回收器的内部设置有热管,所述筒体的顶端设置有进水口,且筒体的侧壁靠近热管余热回收器上方位置处设置有出水口,所述筒体的前表面嵌入设置有观察窗,所述进水口的一侧靠近筒体顶端位置处设置有压力表,所述进料口的上方靠近焚烧炉本体一侧位置处设置有PLC控制器,且进料口的下方靠近焚烧炉本体一侧位置处设置有排污口,所述支撑杆的底端设置有底座,且支撑杆的一侧靠近净化箱下方位置处设置有蓄水池,所述蓄水池的顶端设置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的顶端设置有水泵,所述光触媒过滤网安装在净化箱的内部,且光触媒过滤网的上方靠近净化箱内部位置处设置有初级过滤网,所述初级过滤网的下方靠近净化箱内部位置处设置有活性炭吸附网,所述烘干箱的内部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底端套有扇叶,且伺服电机的下方靠近烘干箱内部位置处设置有加热器,所述水管的底端设置有喷嘴,所述热管余热回收器、水泵、伺服电机和加热器的输出端均与PLC控制器上对应热管余热回收器、水泵、烘干箱、和加热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净化箱与焚烧炉本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且净化箱的上下两端均与管道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座为长方体结构,且底座的底端设置有防滑凸起快。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热管的数量不低于四个,且热管与筒体的连接处设置有防水密封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风机的一端与出气口通过管道相连接,且风机的另一端与净化箱通过管道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活性炭吸附网的内部贯穿设置有通孔,通孔的直径为0.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红军,未经黄红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139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