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棒料剪切机的夹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313570.1 | 申请日: | 2017-10-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582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 发明(设计)人: | 孟明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襄阳禾呈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D33/02 | 分类号: | B23D33/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 地址: | 441400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肖湾街道办事处洪***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剪切 夹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棒料剪切机的夹具,包括工作台,工作台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传动装置,传动装置的上表面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夹爪,传动装置包括传动装置外壳,传动装置外壳的内腔前后两侧均横向固定连接有主杆,传动装置外壳的内腔底面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轴,第一固定轴的顶端套接有第一传动臂的中部,第一传动臂的左端铰接有第二传动臂的右端,第二传动臂的左端铰接有第一滑动座,第一传动臂的右端铰接有第三传动臂的左端,第三传动臂的右端铰接有第二滑动座,实现了轴杆联动形成费力杠杆的效果,达到了固定棒料更牢固的目的,实现了避免传动装置应力过大松开夹具的效果,达到了锁止传动装置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剪切机夹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棒料剪切机的夹具。
背景技术
一般的剪切棒料的棒料剪切机都是从机床夹持棒料的方式改进而来的,这样的剪切机的机床式的夹具都是采用圆盘加三角卡块的固定形式,固定棒料的操作过程过于繁琐,且由于圆盘中心孔的直径,限制了棒料的最大直径,不能满足工厂的加工剪切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棒料剪切机的夹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棒料剪切机的夹具,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的上表面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夹爪;
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传动装置外壳,所述传动装置外壳的内腔前后两侧均横向固定连接有主杆,所述传动装置外壳的内腔底面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轴,所述第一固定轴的顶端套接有第一传动臂的中部,所述第一传动臂的左端铰接有第二传动臂的右端,所述第二传动臂的左端铰接有第一滑动座,且第一滑动座套接在主杆的左端,所述第一传动臂的右端铰接有第三传动臂的左端,所述第三传动臂的右端铰接有第二滑动座,且第二滑动座套接在主杆的右端,所述第二滑动座的右侧面中部固定连接有联动件,所述第一滑动座和第二滑动座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夹爪座,且夹爪座的上表面均与夹爪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装置外壳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控制装置,且传动装置外壳的右侧面与控制装置的左侧面连通,所述控制装置的内腔底面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轴,所述第二固定轴的顶端铰接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的上表面铰接有第四传动臂的右端,且第四传动臂的左端与联动件铰接,所述从动齿轮的右下端啮合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摇杆,且摇杆的右端贯穿控制装置的右侧面前端,所述控制装置的内腔后侧面右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前端铰接有卡杆,所述卡杆的前端右侧铰接有拉杆,且拉杆的右端贯穿控制装置的右侧面后端,所述拉杆的表面左侧套接有弹簧。
优选的,所述拉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拉环。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动座与第二滑动座的上表面均开设有半月槽。
优选的,两个所述主杆的两端均套接有主杆轴承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给工作台加装传动装置和夹爪,实现了轴杆联动形成费力杠杆的效果,达到了固定棒料更牢固的目的,通过给传动装置加装控制装置,实现了避免传动装置应力过大松开夹具的效果,达到了锁止传动装置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传动装置剖视图。
图中:1工作台、2传动装置、201传动装置外壳、202主杆、203第一固定轴、204第一传动臂、205第二传动臂、206第一滑动座、207第三传动臂、208第二滑动座、209联动件、210夹爪座、211主杆轴承座、212控制装置、213第二固定轴、214从动齿轮、215第四传动臂、216主动齿轮、217摇杆、218固定杆、219卡杆、220拉杆、221弹簧、222拉环、223半月槽、3夹爪。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襄阳禾呈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襄阳禾呈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135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