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背包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12498.0 | 申请日: | 2017-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855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1 |
发明(设计)人: | 胡松栩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市野途运动用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5F3/02 | 分类号: | A45F3/02;A45F4/02 |
代理公司: | 泉州劲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5216 | 代理人: | 林晓玲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背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包领域,尤其是涉及的是一种运动用的背包。
背景技术
现有的背包结构比较复杂,各种袋子很多,增加了不少成本,但一般只有储物用的功能,对于户外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结构简单适用于户外用的一种背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背包,包括包体、提手和背带,包体包括身部、底部和封口条,身部为一防水面料的两端相密封连接形成的筒体,身部的上端收拢并密封,封口条包住身部的上端,底部为外周与身部下端密封连接另一防水面料;身部的正面设有倾斜的开口,开口处设有防水拉链;身部的背面上部贴附有两个固定座,提手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身部背面上部的两固定座上,身部的背面下部贴附有一个固定座,背带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身部背面上部的一固定座上和身部背面下部的固定座上。
优选的,身部和底部为TPU面料。
优选的,还包括内袋,内袋设于包体内,内袋的大小与包体的内腔匹配,包体的内侧壁和内部底面均设有第一魔术贴,内袋的外壁和底部均设有用于粘合第一魔术贴的第二魔术贴。
优选的,内袋包括内层袋、连通气囊和复数个支撑气囊,复数个支撑气囊设置在内层袋的外周,连通气囊与复数个支撑气囊连通,连通气囊上设有一根用于充气的气管。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包体由身部、底部和封口条构成,结构简单,加工方便。而且包体具有密封的效果,可作坐垫承重,可作安全气囊防撞、可防水保护贵重物品、可漂浮救生。内袋可用于装一些特殊物品,如易碎、需保温或保冷的物品。内袋可通过气管进气和放气实现鼓起和收合,适应各种填装条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前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包体的结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包体的内部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内袋的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内袋的截面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包体1;身部11;开口111;底部12;封口条13;防水拉链2;背带3;提手4;固定座5;内袋6;内层袋61;支撑气囊62;连通气囊63;气管64;第一魔术贴71;第二魔术贴7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背包,包括包体1、提手4和背带3,包体1包括身部11、底部12和封口条13。身部11为一防水的TPU面料卷成圆筒状并将两端相密封连接形成的筒体。身部11的上端收拢并密封,封口条13包住身部11的上端,封口条13可以增加身部11的封口强度,封口不容易被扯开,而且方便形成与身部进行颜色和款式的搭配变化。底部12为外周与身部11下端密封连接的另一防水的TPU面料。身部11的正面设有倾斜的开口111,倾斜的开口111,物品直接从包体的侧部装入,能更方便地将物品装入包体1内;开口111处设有防水拉链2,防水拉链2用于将开口111密封。身部11的背面上部贴附有两个固定座5,提手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身部11背面上部的两固定座5上,身部11的背面下部贴附有一个固定座5,背带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身部11背面上部的一固定座5上和身部11背面下部的固定座5上。固定座5与身部贴合,减少对包体1密封的破坏。
实施例2: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背包,包括包体1、提手4和背带3,包体1包括身部11、底部12和封口条13。身部11为一防水的TPU面料卷成圆筒状并将两端相密封连接形成的筒体。身部11的上端收拢并密封,封口条13包住身部11的上端,封口条13可以增加身部11的封口强度,封口不容易被扯开,而且方便形成与身部进行颜色和款式的搭配变化。底部12为外周与身部11下端密封连接的另一防水的TPU面料。身部11的正面设有倾斜的开口111,倾斜的开口111,物品直接从包体的侧部装入,能更方便地将物品装入包体1内;开口111处设有防水拉链2,防水拉链2用于将开口111密封。身部11的背面上部贴附有两个固定座5,提手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身部11背面上部的两固定座5上,身部11的背面下部贴附有一个固定座5,背带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身部11背面上部的一固定座5上和身部11背面下部的固定座5上。固定座5与身部贴合,减少对包体1密封的破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市野途运动用品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市野途运动用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124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