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压缩机油过滤器的余油回收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312085.2 | 申请日: | 2017-10-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490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 发明(设计)人: | 陈渝;孙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四川维尼纶厂 |
| 主分类号: | F04B39/02 | 分类号: | F04B39/02 |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旭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0209 | 代理人: | 兰芳 |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压缩 机油 过滤器 回收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压缩机油过滤器的余油回收系统,包括油过滤器(1),与所述油过滤器(1)连接的进油路(11)及出油路(1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油过滤器(1)的顶端设置有加压气体管线(13),在所述油过滤器(1)的底端设置有排液管线(14)。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余油回收系统,节省了人工成本,并且降低了安全环保隐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缩机油过滤器的余油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在压缩机油系统工艺流程中,常设置有油过滤器对润滑油进行过滤。在油过滤器检修作业时,要打开油过滤器底部的排放阀将其内部的润滑油排尽。操作人员通常先用敞口容器盛装排放出来的润滑油,再将润滑油换盛至指定位置,如油箱中。
该操作过程稍有不注意就会使润滑油流至地面,污染周边环境,带来安全隐患。并且,上述方式的排油方式耗费时间长,且排不尽,容易造成润滑油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耗费时间短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压缩机油过滤器的余油回收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压缩机油过滤器的余油回收系统,包括油过滤器,与所述油过滤器连接的进油路及出油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油过滤器的顶端设置有加压气体管线,在所述油过滤器的底端设置有排液管线。采用上述方式,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将油过滤器中的润滑油排尽,并且可通过排液管线排放到指定位置,节省了人工成本。另外,在此过程中,不会发生润滑油泄漏的问题,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也不会造成任何安全隐患。
为了进一步节省人工成本,所述余油回收系统还包括油箱,所述排液管线的尾端与所述油箱连接。
为了进一步便于监控回收进度,在所述排液管线上设置有视镜。
为了进一步监控润滑油排尽与否,所述视镜设置在排液管线的近油箱端。
为了进一步提高可控性,在所述加压气体管线上设置有开关阀A。
为了进一步提高可控性,在所述排液管线上设置有开关阀B。
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压缩机油过滤器的余油回收系统,能够实现将油过滤器中的润滑油快速排尽,并且再次过程中不会发生任何泄漏,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也不会留下任何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方式,任何在本实施例基本精神上的改进或代替,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压缩机油过滤器的余油回收系统,包括油过滤器1,与所述油过滤器1连接的进油路11及出油路12,在所述油过滤器1的顶端设置有加压气体管线13,在所述油过滤器1的底端设置有排液管线14。
其中,在所述油过滤器1的进油路11及出油路12上都设置有阀体15,便于控制润滑油进入油过滤器中的流速或开关等。另外,所述排液管线14可直接连接至油箱2或者是盛放润滑油的容器之中,省去了人工将润滑油倒入容器之中的步骤,进一步免除了在倒油步骤中产生的有泄漏的问题,减少了安全环保隐患。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液管线14直接连接了油箱2。
另外,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在所述加压气体管线13上安装有开关阀A4,在所述排液管线14上安装有开关阀B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四川维尼纶厂,未经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四川维尼纶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120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小区车库的车辆识别装置
- 下一篇:一种风筒的PTC加热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