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跨座式单轨车辆的开门立柱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311646.7 | 申请日: | 2017-10-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746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 发明(设计)人: | 何越;潘承聪;洪成金;杨川;廖泳竣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中车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1D19/02 | 分类号: | B61D19/02;B61D17/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李海建 |
| 地址: | 401133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跨座式 单轨 车辆 开门 立柱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跨座式单轨车辆的开门立柱结构。
背景技术
跨座式单轨交通是一种典型的城市轨道交通制式,具有地形适应性强、爬坡能力大、转弯半径小、土地资源占用少、噪音低、建设周期短、造价低等独特优势。在多制式城轨交通中,高架线路运行综合优势明显。独特的优势决定该制式有着进一步推广和广泛应用的空间。
传统式单轨车体大多选用内藏式车门,车门在车体侧墙与内装墙板之间的轨道上完成开闭运动;而目前越来越多的跨座式单轨列车采用塞拉门结构。由于塞拉门结构的车门在开闭时需同时在两个方向上进行运动的特殊性,因此对于车体的侧墙门框位置的强度要求较高,目前主要是通过在侧墙的门框位置设计开门立柱进行强度补充,但由于开门立柱的型材结构的限制,导致开门立柱的强度不足。
综上所述,如何解决跨座式单轨车辆的开门立柱强度不足的问题,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跨座式单轨车辆的开门立柱结构,以避免开门立柱的强度不足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跨座式单轨车辆的开门立柱结构,包括设置在车体的侧墙的门框的两侧的开门立柱本体,所述开门立柱本体为铝合金中空挤压闭口型材制作而成的开门立柱本体。
优选地,所述开门立柱本体的形状为曲棍球杆状,且与所述侧墙的断面结构形状相对应。
优选地,所述开门立柱本体的横截面为L型腔结构。
优选地,所述L型腔结构为三个矩形腔体构成。
优选地,所述开门立柱本体与所述侧墙为焊接连接。
优选地,所述开门立柱本体对应与所述侧墙的焊接位置设置有搭接口。
优选地,所述搭接口相对所述开门立柱本体的对应面为下降的台阶状。
优选地,所述焊接为弧形焊接。
相比于背景技术介绍内容,上述跨座式单轨车辆的开门立柱结构,通过将开门立柱本体设计为铝合金中空挤压闭口型材制作而成的开门立柱本体。大大提升了开门立柱的强度,避免了开门立柱的强度不足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跨座式单轨车辆的开门立柱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开门立柱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开门立柱本体与侧墙焊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开门立柱本体的搭接口的结构示意图。
上图1-图4中,
侧墙1、门框2、开门立柱本体3、焊接位置4、搭接口5。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跨座式单轨车辆的开门立柱结构,以避免开门立柱的强度不足的问题。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座式单轨车辆的开门立柱结构,包括设置在车体的侧墙1的门框2的两侧的开门立柱本体3,开门立柱本体3为铝合金中空挤压闭口型材制作而成的开门立柱本体。
上述跨座式单轨车辆的开门立柱结构,通过将开门立柱本体设计为铝合金中空挤压闭口型材制作而成的开门立柱本体。大大提升了开门立柱的强度,避免了开门立柱的强度不足的问题。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铝合金中空挤压闭口型材本身为一种现有的铝合金材料,其具有易于加工成型和强度高的特点。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上述开门立柱本体3的形状为曲棍球杆状,且与侧墙的断面结构形状相对应。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曲棍球杆状是指如图2所示的上直下弯的流线弧形。通过将开门立柱设计成上述曲棍球杆状不仅能够与侧墙的曲面相对应而且,进一步增强了开门立柱的外观的美感。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曲棍球杆状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对于开门立柱本体的形状的举例,还可以是根据具体车型及具体的设计需求选择其他对应的结构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中车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中车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116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跨座式单轨车及其下沉式门槛
- 下一篇:一种新型物流管理用货物分类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