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柔性数码管的贴合治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311350.5 | 申请日: | 2017-10-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411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 发明(设计)人: | 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方舟科技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9F9/33 | 分类号: | G09F9/33;G09F9/30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向文 |
| 地址: | 214231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数码管 贴合治具 塑壳 本实用新型 紧密贴合 弧面 应用 安装效率 弧形结构 匹配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柔性数码管的贴合治具,包括用于将柔性数码管塑壳和柔性PCB板的弧面紧密贴合的贴合治具,所述贴合治具为弧形结构,所述贴合治具的弧面与柔性数码管塑壳和柔性PCB板的弧面相匹配。本实用新型应用在柔性数码管上,能够快速的将柔性数码管的柔性塑壳和柔性PCB板进行结合,能够使得柔性数码管的柔性塑壳和柔性PCB板紧密贴合且位置精度高,提高了柔性数码管的安装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码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柔性数码管的贴合治具。
背景技术
现有数码管的塑壳是靠开模具后注塑而成,其外形尺寸在模具完成后已经固定难以更改,若要更改就需要重新开发模具,成本非常高,开发周期长,然后采用现有技术做出的弧面产品为中间厚两头薄,数码管产品在点亮显示时发光不均匀,中间厚度过大时产品内应力的就加大,会造成大比例的死灯不良,成品率极低,站在市场的角度看,现有技术产品的体积大,有很多的客户的产品没有此装配空间,丢失了很多市场。
现在可以通过将数码管的塑壳和PCB板均用柔性材料制成,来解决上述问题,但是需要一个与之匹配的治具来实现柔性塑壳和柔性PCB板的完美结合。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将数码管的柔性塑壳和柔性PCB板完美结合的应用于柔性数码管的贴合治具。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柔性数码管的贴合治具,包括用于将柔性数码管塑壳和柔性PCB板的弧面紧密贴合的贴合治具,所述贴合治具为弧形结构,所述贴合治具的弧面与柔性数码管塑壳和柔性PCB板的弧面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贴合治具的弧面上设置有若干用于将柔性数码管塑壳和柔性PCB板进行定位的定位柱。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柱的数量为三个且匀称的分布在贴合治具的弧面上。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应用在柔性数码管上,能够快速的将柔性数码管的柔性塑壳和柔性PCB板进行结合,能够使得柔性数码管的柔性塑壳和柔性PCB板紧密贴合且位置精度高,提高了柔性数码管的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柔性PCB板的俯视图;
图3为柔性塑壳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柔性数码管的贴合治具,包括用于将柔性数码管塑壳6和柔性PCB板5的弧面紧密贴合的贴合治具1,所述贴合治具1为弧形结构,所述贴合治具1的弧面与柔性数码管塑壳6和柔性PCB板5的弧面相匹配,所述贴合治具1的弧面上设置有三个且匀称的分布在贴合治具1的弧面上用于将柔性数码管塑壳6和柔性PCB板5进行定位的定位柱4。
如图1~图4所示,装配人员握住贴合治具1的平面2将位于贴合治具1的弧面3上的三个定位柱4分别穿过柔性PCB板5的三个第一定位孔51,灯芯7设置在柔性PCB板5上,然后再将三个定位柱4分别穿过柔性数码管塑壳6的三个第二定位孔61,最后通过3M胶水将柔性数码管塑壳6和柔性PCB板5相互固定,所述灯芯7位于柔性数码管塑壳6的发光窗口62的正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方舟科技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方舟科技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113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能让斜面垫座和数码管紧密结合的治具
- 下一篇:一种超薄型数码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