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置于中控台的多功能行车记录仪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09693.8 | 申请日: | 2017-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644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张红兵;张合兵;张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弘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5/08 | 分类号: | G07C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置于 中控台 多功能 行车 记录仪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置于中控台的多功能行车记录仪装置。
背景技术
行车记录仪即记录车辆行驶途中的影像及声音等相关资讯的仪器。安装行车记录仪后,能够记录汽车行驶全过程的视频图像和声音,可为交通事故提供证据。然而,现有技术中的行车记录仪除了具备监控功能以外,不具备更多其他功能。如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空气质量越来越差,空气净化器是车载必备产品,但却占用了车内有限空间,为车主带来很大不便。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置于中控台的多功能行车记录仪装置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公开置于中控台的多功能行车记录仪装置,用以充分利用行车记录仪的内部空间,节省车内空间,能够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使司机在行驶过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此外,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放置中控台的多功能行车记录仪装置的位置,提高使用的灵活性和便捷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置于中控台的多功能行车记录仪装置,包括壳体,安装在壳体前部的摄像头和风扇,安装在壳体后部的显示屏,位于壳体内且由前至后依次布置的空气过滤层和负氧离子发生器,贯穿空气过滤层的保护罩,位于保护罩内的处理器;所述壳体后部设有若干个通风孔,所述壳体内靠近通风孔处设有收纳盒,所述收纳盒上开设若干个通孔,所述摄像头、显示屏均与处理器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气过滤层包括由前至后依次布置的无纺布层、活性炭过滤层和纳米纤维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一端连接在壳体上的柔性连接杆以及位于柔性连接杆另一端的粘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收纳盒呈倾斜向下布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风扇的个数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摄像头两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控台的多功能行车记录仪装置,充分利用了行车记录仪的内部空间,节省了车内空间,能够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使司机在行驶过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此外,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放置中控台的多功能行车记录仪装置的位置,提高了使用的灵活性和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示的置于中控台的多功能行车记录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示的置于中控台的多功能行车记录仪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省略柔性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和2所示的置于中控台的多功能行车记录仪装置,包括壳体1,安装在壳体1前部的摄像头5和风扇7,安装在壳体1后部的显示屏11,位于壳体1内且由前至后依次布置的空气过滤层6和负氧离子发生器8,贯穿空气过滤层6的保护罩3,位于保护罩3内的处理器4。
所述摄像头5、显示屏11均与处理器4连接,摄像头5采集的信息通过显示屏11显示出来。还包括为负氧离子发生器8、风扇7、摄像头5、显示屏11、处理器4供能的供能装置例如电池(未示出)。
所述风扇7的个数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摄像头5两侧,从而将壳体1外的空气引入壳体1内。空气过滤层6形成有贯通孔60,保护罩3穿过该贯通孔60。所述壳体1后部设有若干个通风孔10,净化后的空气以及大量负氧离子通过通风孔10排出。
所述壳体1侧部开设有口部(未标示),收纳盒9自口部延伸入壳体1内部,收纳盒9位于空气过滤层6后方。所述收纳盒9上开设若干个通孔90,可在收纳盒9放置挥发性香料或者薄荷等产品,使车内保持自然清香,缓解驾驶人员的驾驶疲劳感。所述收纳盒9呈倾斜向下布置。具体地,收纳盒9倾斜向下的角度为30度-60度,并优选为45度。
所述空气过滤层6包括由前至后依次布置的无纺布层61、活性炭过滤层62和纳米纤维层63。活性炭过滤层62由颗粒直径值为20μm-30μm的活性炭颗粒组成。纳米纤维层63的纤维直径为1μm-5μm,纤维长度为0.5mm-1mm。使空气依次穿过无纺布层61、活性炭过滤层62和纳米纤维层63从而得到过滤净化。
还包括一端连接在壳体1上的柔性连接杆2以及位于柔性连接杆2另一端的粘片21,粘片21可为双面胶,一面粘合在柔性连接杆2另一端,另一面可根据实际需要粘合在任何地方例如后视镜上,从而方便使用。柔性连接杆2可用于微调壳体1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弘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弘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096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易于携带的记录仪
- 下一篇:智能门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