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站馈线电缆护套挤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09404.4 | 申请日: | 2017-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380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李保安;方大伟;魏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普天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14 | 分类号: | H01B13/14;H01B13/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1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站 馈线 电缆 护套 挤出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站馈线电缆护套挤出装置,结构包括:沿电缆行走方向依次设置的绝缘层挤出机、二级冷却水槽、中空形虑水海面柱、环形加热筒体和收线盘;绝缘层挤出机与二级冷却水槽之间设置有环形降温风机;环形降温风机与二级冷却水槽之间设置一级冷却水槽。本实用新型在挤出装置后端增加风冷与水冷结合的方式对挤出的电缆护套层进行稳定、快速冷却,在避免对电缆护套层造成损伤的前提下提高护套层冷却定型效率;在护套层冷却工段后端增加滤水装置与风干装置相结合的方式对残余护套层表面的冷却水进行快速清除,使基站馈线电缆在护套层挤出后快速达到收线包装的要求,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站馈线电缆护套挤出装置。
背景技术
基站馈线电缆作为一种特种电缆,与基站信号传输及基站安全运行息息相关。对于基站馈线电缆而言,为提高电缆的整体强度,保证电缆使用安全性,通常情况下需要在电缆最外层挤出一层高强度的电缆护套。现有技术在基站馈线电缆护套层挤出过程中,由于挤出装置的设计缺陷会出现以下技术问题:①在护套层冷却工段,大多采用冷却水自然冷却,整个冷却通道的水温前后均一,致使挤出绝缘层与冷却水接触的瞬间,由于温差过大而导致挤出绝缘层表面产生裂纹或较大幅度的水波纹,影响线缆质量;②电缆护套层冷却定型以后,对于残余于电缆护套层外表面的残余水通常采用自然晾干的方式完成,此种方式需要占据大量的车间空间,而且耗时较长,效率低下,限制了电缆的生产效率。
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对现有基站馈线电缆护套挤出装置进行技术改进,设计一种基站馈线电缆护套挤出装置,在挤出装置后端增加风冷与水冷结合的方式对挤出的电缆护套层进行稳定、快速冷却,在避免对电缆护套层造成损伤的前提下提高护套层冷却定型效率;在护套层冷却工段后端增加滤水装置与风干装置相结合的方式对残余护套层表面的冷却水进行快速清除,使基站馈线电缆在护套层挤出后快速达到收线包装的要求,提高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基站馈线电缆护套挤出装置存在的技术问题,设计一种基站馈线电缆护套挤出装置,在挤出装置后端增加风冷与水冷结合的方式对挤出的电缆护套层进行稳定、快速冷却,在避免对电缆护套层造成损伤的前提下提高护套层冷却定型效率;在护套层冷却工段后端增加滤水装置与风干装置相结合的方式对残余护套层表面的冷却水进行快速清除,使基站馈线电缆在护套层挤出后快速达到收线包装的要求,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站馈线电缆护套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结构包括:沿电缆(100)行走方向依次设置的绝缘层挤出机(1)、二级冷却水槽(2)、中空形虑水海面柱(5)、环形加热筒体(8)和收线盘(6);
所述绝缘层挤出机(1)与二级冷却水槽(2)之间设置有环形降温风机(4);
所述环形降温风机(4)与二级冷却水槽(2)之间设置一级冷却水槽(7),
所述二级冷却水槽(2)侧壁远离绝缘层挤出机(1)一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进水口(201)和第二进水口(202);
所述二级冷却水槽(2)底部连通至风冷式冷却水塔(3)的进水端,风冷式冷却水塔(3)的出水端通过输送泵(31)连通至第一进水口(201)和第二进水口(202);
所述中空形虑水海面柱(5)上端部设置有上端部顶板(51),中空形虑水海面柱(5)低端部设置有底端部顶板(52),上端部顶板(51)顶部连接有上端部顶紧弹簧(501),底端部顶板(52),底部连接有底端部顶紧弹簧(502);
所述环形加热筒体(8)外接有干热风发生器(81);
所述收线盘(6)通过联动轴外接有用于驱动收线盘(6)转动的驱动电机(61);
所述干热风发生器(81)与驱动电机(61)装配于定位基台(9)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普天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普天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094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