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流道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08373.0 | 申请日: | 2017-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450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李象烈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道万和(苏州)热流道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8 | 分类号: | B29C45/28;B29C45/27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郭红岩 |
地址: | 21512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流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热流道系统,包括:流道机构,包括分流板,所述流道机构具有运送通道、以及形成于分流板内的分配通道,所述运送通道与所述分配通道流体性连通;阀针机构,穿过分流板并部分配置于所述运送通道内;支架机构,包括固定于分流板上的支架、以及绕轴线转动地连接于支架上的摇杆;与分流板间隔设置的驱动缸,包括固定于支架上的缸体、以及活塞杆;其中,活塞杆沿第一方向往复运动,并驱动摇杆绕所述轴线转动,摇杆带动阀针机构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以使阀针机构开闭所述运送通道;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竖直方向的夹角α呈锐角。本实用新型避免了驱动缸与分流板直接接触,降低热量传递;降低系统复杂度,并减小系统厚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流道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热流道技术是应用于塑料注塑模具流道系统的一种先进技术,针阀式的热流道系统的驱动缸通常固定在分流板上,以驱动阀针的运动。因此,现有技术容易产生以下问题:驱动缸与分流板直接接触,分流板的热量大量传递到驱动缸上,缩短了保护驱动缸密封圈的寿命;而为了对驱动缸进行降温,则需要在驱动缸周围增设冷却结构,使热流道系统复杂化、设计成本增加;同时,热流道系统的厚度较大,材料成本增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流道系统,其能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结构布局导致的驱动缸密封圈易损、热流道系统复杂及厚度较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流道系统,包括:
流道机构,包括分流板,所述流道机构具有运送通道、以及形成于所述分流板内的分配通道,所述运送通道与所述分配通道流体性连通;
阀针机构,穿过所述分流板并部分配置于所述运送通道内;
支架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分流板上的支架、以及绕轴线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支架上的摇杆;
与所述分流板间隔设置的驱动缸,包括固定于所述支架上的缸体、以及活塞杆;
其中,所述活塞杆沿第一方向往复运动并驱动所述摇杆绕所述轴线转动,所述摇杆带动所述阀针机构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以使所述阀针机构开闭所述运送通道;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竖直方向的夹角α呈锐角。
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实施例中,在与所述竖直方向相垂直的水平投影面上,所述缸体与所述分流板偏移分布且不相重叠。
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实施例中,所述夹角α设置为45°。
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实施例中,所述摇杆包括第一传动臂和第二传动臂,所述第一传动臂连接所述活塞杆,所述第二传动臂连接所述阀针机构;
所述活塞杆可通过所述第一传动臂驱动所述摇杆绕所述轴线转动,所述第二传动臂带动所述阀针机构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实施例中,所述摇杆设置为V型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实施例中,所述活塞杆通过第一连杆活动连接至所述第一传动臂,所述第一传动臂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杆相配合的第一斜槽;
当所述活塞杆沿所述第一方向往复运动时,所述第一连杆可沿所述第一斜槽的延伸方向滑动,且所述第一连杆于所述第一斜槽的宽度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斜槽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实施例中,所述阀针机构通过第二连杆活动连接至所述第二传动臂,所述第二传动臂具有与所述第二连杆相配合的第二斜槽;
当所述摇杆绕所述轴线转动时,所述第二连杆可沿所述第二斜槽的延伸方向滑动,且所述第二连杆于所述第二斜槽的宽度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二斜槽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连杆配合至所述第二导向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道万和(苏州)热流道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柳道万和(苏州)热流道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083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效率的包装袋表面涂料设备
- 下一篇:翻转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