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肿瘤科用药物配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07913.3 | 申请日: | 2017-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412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蔡志强;郭华东;蒋超;姜海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志强 |
主分类号: | A61J1/20 | 分类号: | A61J1/20 |
代理公司: | 常德宏康亿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39 | 代理人: | 田雪姣 |
地址: | 434000 湖北省荆州***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容器 转动盘 配药 三通软管 进药管 减速器 肿瘤科 本实用新型 固定底座 固定筒 配药器 小型电动机 充分混合 出药口 固定环 刻度线 橡胶塞 立柱 转轴 配制 穿过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肿瘤科用药物配药器,包括固定底座、配药筒、减速器、转动盘、混合容器、进药管和三通软管,所述固定底座的顶部左右两端均安装有立柱,所述配药筒安装在固定环内,所述转动盘安装在减速器顶部的转轴上,且转动盘上安装有混合容器固定筒,所述混合容器放置在混合容器固定筒内,进药管穿过第二橡胶塞延伸到混合容器内,所述三通软管的一端安装在进药管上,三通软管的另外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出药口上。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配药筒的配合使用,并且配药筒上设有刻度线,能够将两种药品按一定的量精准配制,通过转动盘和小型电动机的配合使用,能够将混合容器内的两种药品充分混合,从而给医务人员的使用提供了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配药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肿瘤科用药物配药器。
背景技术
目前,医护人员在给患者配制输液药剂时,大多是采用现有的20ml或50ml的注射器。使用时,用注射器将安瓿中的药液抽出,或用注射器将药液抽吸后再注入粉剂药瓶中,待粉剂药物溶解后再次用注射器将药液抽出并加注到大输液瓶内才给患者输液。
在上述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往往反复多次使用一个注射器配制相同的药剂,因此很容易污染注射器的针栓,把细菌带入注射器内,从而造成药液污染。另一方面,临床上肿瘤患者常常需要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医护人员长期配制化疗药物会经常不慎接触到化疗药物,长期接触化疗药物会对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并且一般的配药器配药不够精准,从而影响药物效果,在配药后还得人工将药物混合均匀,从而给人们的使用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肿瘤科用药物配药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肿瘤科用药物配药器, 包括固定底座、配药筒、减速器、转动盘、混合容器、进药管和三通软管,所述固定底座的顶部左右两端均安装有立柱,且立柱的内侧上端设有固定环,所述配药筒安装在固定环内,且通过第一调节螺栓固定紧,所述配药筒的顶部安装有第一橡胶塞,且配药筒的底部设有出药口,所述固定底座内的顶部安装有减速器,且减速器的底部安装有小型电动机,所述转动盘安装在减速器顶部的转轴上,且转动盘上安装有混合容器固定筒,所述混合容器放置在混合容器固定筒内,且通过第二调节螺栓固定紧,所述混合容器的顶部安装有第二橡胶塞,且第二橡胶塞上安装有进药管,进药管穿过第二橡胶塞延伸到混合容器内,所述三通软管的一端安装在进药管上,三通软管的另外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出药口上。
优选的,所述配药筒的外壁上设有刻度线。
优选的,所述配药筒与固定环为可拆卸结构,且配药筒下端的出药口上安装有控制阀门。
优选的,所述三通软管与出药口和进药管均为可拆卸结构。
优选的,所述混合容器与混合容器固定筒为可拆卸结构。
优选的,所述固定底座的底部安装有支撑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肿瘤科用药物配药器结构简单合理、经济实用、使用方便,通过两个配药筒的配合使用,并且配药筒上设有刻度线,能够将两种药品按一定的量精准配制,通过转动盘和小型电动机的配合使用,能够将混合容器内的两种药品充分混合,从而给医务人员的使用提供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底座的俯视图;
图中:1、固定底座;2、立柱;3、固定环;4、配药筒;5、第一调节螺栓;6、第一橡胶塞;7、出药口;8、刻度线;9、控制阀门;10、减速器;11、小型电动机;12、转动盘;13、混合容器固定筒;14、混合容器;15、第二调节螺栓;16、第二橡胶塞;17、进药管;18、三通软管;19、支撑脚。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志强,未经蔡志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079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