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快速蓄电池加酸壶导流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07066.0 | 申请日: | 2017-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899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杨汉民;史伯荣;张利棒;吴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能电池集团(安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36 | 分类号: | H01M2/36 |
代理公司: | 安徽信拓律师事务所 34117 | 代理人: | 李德胜 |
地址: | 2365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流机构 蓄电池 加酸 漏斗形 壶体 有效解决 本实用新型 加酸过程 加酸装置 外部环境 导流片 加酸口 内化成 橡胶嘴 漏酸 酸液 洒落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快速蓄电池加酸壶导流机构,涉及蓄电池内化成加酸装置领域,包括漏斗形壶体和导流机构,所述漏斗形壶体包括加酸口和漏酸口,所述导流机构包括导流片和橡胶嘴,通过漏斗形壶体,能有效解决加酸过程中酸液洒落到外部环境的现象,通过导流机构,有效解决在给蓄电池加酸时加酸速度缓慢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内化成加酸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蓄电池加酸壶。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生产过程中加酸分两种过程,一是槽化后的熟极板所组装的半成品电池,出厂前需把电解液加进电池中进行首次充放电,由于在充放电过程中电池内部发生化学反应,会将电解液及酸雾排出,为了避免这些污染,加酸充电过程中都会在电池各个加酸口上套上单体小壶,并另外再插上导气管,充电完好后再取下单体小壶和导气管,这样就增加四个工序,加大工作量,降低工作效率且不没能避免环境污染。二是电池内化成,即用固化好的生极板组装的半成品电池,内化成时,需要加入一定量的电解液,在规定天数内化成,在化成过程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现在大部分生产商也采用了连体壶,连体壶内设有管子对蓄电池充电,这种方法加酸速度缓慢并且插拔导气管同样会增加工作量,降低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快速蓄电池加酸壶,通过设有导流机构将酸液,从加酸口导流至蓄电池内部,具有结构简单合理,高效快速,不会堵塞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快速蓄电池加酸壶导流机构,包括漏斗形壶体和导流机构,所述漏斗形壶体包括加酸口和漏酸口,所述加酸口设于漏斗形壶体的上端,所述漏酸口设于漏斗形壶体的下端,所述加酸口和漏酸口上下对应配合,这样保证了在给蓄电池加酸过程中,酸液通过加酸口垂直落下,经导流片导流至蓄电池内,另一方面,保证导流片上下垂直状态,这种垂直状态下,是加酸最快的状态;
所述导流机构包括导流片和橡胶嘴,所述导流片分为锥形段和矩形段,锥形段垂直长度是矩形段垂直长度的0.5倍,并且矩形段伸入漏斗形壶体内部时,矩形段上部顶端距离加酸口是三分之一导流片长度,作用在于在给蓄电池加酸时,考虑到由于酸的浓度高,状态粘稠,不能将导流片直接与加酸口接触,否则会因为酸的流动缓慢造成加酸口堵塞,采用矩形段上部顶端距离加酸口距离三分之一的导流片长度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加酸口堵塞的问题,酸液在重力作用下流到导流片上时,此时,酸液不会聚集在加酸口处,经过导流片的导流作用流到蓄电池内。
所述锥形段和矩形段连接处设有凸状卡台,导流片矩形一端通过漏酸口伸进漏斗形壶体内,在漏酸口内壁上设有限位的凹槽,该限位的凹槽对称设在漏酸口的两侧,该限位的凹槽上端与漏酸口齐平,凹槽的高度和凸状卡台的高度相同,凹槽的宽度与导流片的宽度相同,凸状卡台与凹槽配合限位,橡胶嘴22固定在漏酸口12上,这样能够将导流片的位置唯一固定,将导流片矩形一端伸入漏斗形壶体内,导流片上的凸状卡台与凹槽配合,使得导流片的位置唯一固定,在给蓄电池加酸时,酸液经加酸口滴落在导流片的矩形段上端,然后沿着导流片两侧下落,飞溅到漏斗形壶体四周的酸液,沿着引流筋和在弧形的作用下,流入蓄电池内,保证了加酸过程的稳定和快速,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述橡胶嘴所述漏斗形壶体下端内壁和漏酸口内壁设有引流筋,引流筋的条数为8个,将引流筋和锥形漏斗配合,在给蓄电池加酸时,飞溅到加酸壶内壁上的酸液,在锥形漏斗的弧度作用下和在引流筋的作用下,能够快速的将酸液引流至蓄电池内,避免了酸液集中堵塞到漏酸口处,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述漏斗形壶体为六个一排固定一体,漏斗形壶体为六个一排固定一体,蓄电池加酸口上有六个加酸口,将漏斗形壶体设计成六个一排一体,能够同时对蓄电池六个加酸口进行加酸,保证加酸过程的最高效率,另一方面,同时对六个加酸口进行加酸,能够保证蓄电池各个部位充分的充电,这样提高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能电池集团(安徽)有限公司,未经天能电池集团(安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070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加酸装置
- 下一篇:一种锂电池半自动注液机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