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快速储热的相变储能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06527.2 | 申请日: | 2017-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703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发明(设计)人: | 潘焕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阿莱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20/02 | 分类号: | F28D20/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0 | 代理人: | 陈伟勇 |
地址: | 201419 上海市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框架 相变储能 本实用新型 力学性能 相变材料 储热 材料技术领域 蓄热 保证装置 固定机构 环境热量 快速吸收 组件包括 组件固定 组件设置 结构件 片状体 热源 树脂 传导 嵌入 体内 增设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相变储能机构。快速储热的相变储能机构,包括一相变组件,相变组件包括由树脂制成的片状体,所述片状体内埋设有相变材料制成的相变层,还包括一金属框架,所述金属框架上设有用于嵌入相变组件的凹槽;所述相变组件设置在所述凹槽内;还包括一用于将相变组件固定在凹槽内的固定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有金属框架,便于保证装置整体的力学性能。金属框架优异的力学性能,作为结构件使用更加可靠。金属框架可快速吸收热源或环境热量,均匀分布到金属框架上,通过金属框架上设置凹槽,增加相变组件与金属框架的接触面积,便于热量快速传导给相变组件上,使相变材料结构的蓄热非常迅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相变储能机构。
背景技术
储能材料一般为相变材料,相变材料容易遇热膨胀,遇冷皱缩,现有往往将相变材料封装在树脂作为相变储能机构时,树脂的支撑力度不佳,进而导致该种结构的相变储能机构力学性能差,储热慢,无法使用在热量无法散发的密闭空间以及需要承担力的地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快速储热的相变储能机构,解决以上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快速储热的相变储能机构,包括一相变组件,所述相变组件包括由树脂制成的片状体,所述片状体内埋设有相变材料制成的相变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金属框架,所述金属框架上设有用于嵌入相变组件的凹槽;
所述相变组件设置在所述凹槽内;
还包括一用于将相变组件固定在凹槽内的固定机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有金属框架,便于保证装置整体的力学性能。金属框架优异的力学性能,作为结构件使用更加可靠。
金属框架可快速吸收热源或环境热量,均匀分布到金属框架上,通过金属框架上设置凹槽,增加相变组件与金属框架的接触面积,便于热量快速传导给相变组件上,使相变材料结构的蓄热非常迅速。
通过固定机构,便于保证相变组件在凹槽内的容置与固定的稳定性。
所述金属框架的导热系数为5W/(m·K)~400W/(m·K)。
所述金属框架是铝、铝合金、铜、铜合金、铁、铁合金、钛、钛合金、镁、镁合金中的任意一种制成的金属框架。
保证装置整体的力学性能的同时,保证导热性。
所述金属框架开设有凹槽处的厚度为1.8mm~2.3mm。便于保证导热效果。
所述树脂可以是聚乙烯、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环氧树脂、聚氨酯、硅树脂中的任意一种。
保证导热性的同时,实现对相变材料的支撑,辅助金属框架承担力。
所述凹槽与所述相变组件之间还设有一导热材料制成的导热填隙层;
所述金属框架的导热系数大于所述导热填隙层的导热系数,所述导热填隙层的导热系数大于所述相变组件的导热系数。
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有导热填隙层,可避免金属框架与相变组件的刚性接触,通过导热填隙层,防止金属框架与相变组件刚性接触导致的间隙,进而导致导热效果不佳的问题,导热填隙层作为金属框架将热量传导至相变组件的中间体,填充金属框架与相变组件之间的间隙。
所述导热填隙层是硅胶垫片、非硅导热垫片、凝胶、导热相变片、导热硅脂、液态金属、低熔点合金中的任意一种制成的导热填隙层。
低熔点合金是指熔点低于232℃(Sn的熔点)的易熔合金。
所述导热填隙层的导热系数为3W/(m·K)~30W/(m·K)。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阿莱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阿莱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065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熔盐蓄热储能发电系统及包含其的储能电站
- 下一篇:一种桶装物料加热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