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起重机的液压缸式半主动升沉补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06358.2 | 申请日: | 2017-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746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陆建辉;纪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6D1/50 | 分类号: | B66D1/50;F15B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被动补偿 起重机 升沉补偿装置 本实用新型 液压缸式 主动补偿 缆绳 半主动 无杆腔 电液比例换向阀 被动补偿系统 空气加压系统 主动补偿系统 活塞杆运动 拉力传感器 液压缸滑轮 补偿幅度 补偿能力 阀芯控制 精确补偿 模拟信号 速度减小 位置放置 张力变化 控制器 补偿缸 滑轮组 活塞杆 杆腔 减小 气瓶 油管 能耗 并列 伸出 高产 | ||
1.一种起重机的液压缸式半主动升沉补偿装置,包括相互配合的液压缸滑轮系统、被动补偿系统、主动补偿系统,补偿安装母船因为升沉运动对吊物产生的影响,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液压缸滑轮系统,包括定滑轮(11)、动滑轮(13)、缆绳(14)和补偿缸(15):动滑轮位于补偿缸的活塞杆伸出的一端;缆绳通过绞车(12)放出、且通过定滑轮连接到动滑轮上;
所述的被动补偿系统,包括工作气瓶(4)、备用气瓶(6)、空气加压系统(7)、被动补偿缸(8)、控制总阀(9)、二位二通换向阀(10):被动补偿缸的无杆腔依次与控制总阀(9)、工作气瓶(4)、二位二通换向阀(10)、备用气瓶(6)与空气加压系统(7)相连接;
所述的主动补偿系统,包括油箱(1)、电磁溢流阀(2)、主动补偿缸(3)、拉力传感器(16),控制器(17)、电液比例换向阀(18)、单向阀(19)、回油过滤器(20)、负载敏感变量泵(21)、过滤器(22):主动补偿缸的有杆腔与电液比例换向阀的B口相连接、无杆腔与电液比例换向阀的A口相连接;电液比例换向阀的T口通过回油过滤器与油箱相连接;电液比例换向阀的P口依次通过单向阀、负载敏感变量泵、过滤器与油箱相连接;单向阀(19)还通过电磁溢流阀(2)直接与油箱(1)相连接;负载敏感变量泵配设有电机(23);主动补偿缸依次通过电液比例换向阀(18)、控制器(17)与拉力传感器(16)相连接,拉力传感器安装于缆绳经过的位置;
补偿缸(15)的无杆腔通过油管与被动补偿缸(8)的有杆腔相连接,被动补偿缸的活塞与主动补偿缸(3)的活塞杆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的液压缸式半主动升沉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液压缸滑轮系统中,动滑轮(13)个数为两个:动滑轮I、动滑轮II,二者并联连接在补偿缸(15)活塞杆伸出的一端,并向两侧伸出;补偿缸活塞杆向两侧伸出的位置添加加强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的液压缸式半主动升沉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液压缸滑轮系统中,定滑轮(11)个数为5个:定滑轮A、定滑轮B、定滑轮C、定滑轮D、定滑轮E,其中:定滑轮A、定滑轮B位于动滑轮的左侧,定滑轮E位于动滑轮的右侧,定滑轮C、定滑轮D位于补偿缸(15)底部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起重机的液压缸式半主动升沉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缆绳(14)通过绞车(12)放出,依次连接定滑轮A、定滑轮B、动滑轮I、定滑轮C、定滑轮D、动滑轮II、定滑轮E后与货物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起重机的液压缸式半主动升沉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定滑轮B、定滑轮E位于动滑轮(13)的两侧时,位置要使定滑轮与动滑轮之间的缆绳(14)处于和船面垂直的状态,并且定滑轮的位置低于补偿缸(15)的液压缸顶端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起重机的液压缸式半主动升沉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拉力传感器(16),安装于定滑轮C、定滑轮D之间缆绳(14)经过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的液压缸式半主动升沉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补偿缸(15)的无杆腔和被动补偿缸(8)的有杆腔的油管上,安装有防爆安全阀(2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的液压缸式半主动升沉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工作气瓶(4)为多个,且并联连接,控制总阀分别与多个并联的工作气瓶相连接,每个支路上均安装有控制阀(5);备用气瓶(6)也为多个,且并联连接,二位二通换向阀(10)分别与多个并联的备用气瓶相连接,每个支路上均安装有控制阀(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的液压缸式半主动升沉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缆绳(14)为高分子聚乙烯缆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大学,未经中国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0635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以360°旋转的智能控制手柄
- 下一篇:一种用于煤矿开采的线缆放缆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