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光学组件的致动器及相应的摄像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05668.2 | 申请日: | 2017-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368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王明珠;张建龙;赵波杰;涂洪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7/02 | 分类号: | G02B7/02;G03B1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04 | 代理人: | 王达佐;王艳春 |
地址: | 3154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光学 组件 致动器 相应 摄像 模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光学组件的致动器,包括:镜筒,其包括第一环形分段,其内侧面适于承靠所述第一镜片;第一磁场生成元件,其布置在所述第一环形分段周围,并且所述第一磁场生成元件内侧面承靠所述第一环形分段的外侧面;壳体,其围绕在所述镜筒外侧;以及第二磁场生成元件,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内侧面对应于所述第一磁场生成元件的位置处;其中,所述第一环形分段的至少一部分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镜片对应的镜筒临界厚度,所述第一镜片对应的镜筒临界厚度是:在所述第一镜片承靠在镜筒的内侧面的情形下,镜筒单独支撑所述第一镜片所需结构强度所对应的最小厚度。本实用新型有助于减小致动器的轴向和径向尺寸。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光学组件的致动器及相应的摄像模组的解决方案。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电子设备的普及,被应用于移动电子设备的用于帮助使用者获取影像(例如视频或者图像)的摄像模组的相关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和进步,并且在近年来,摄像模组在诸如医疗、安防、工业生产等诸多的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满足越来越广泛的市场需求,高像素,小尺寸,大光圈是现有摄像模组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目前,市场上对于小尺寸动焦模组的需求一直存在,因为随着摄像模组封装技术的演进,摄像模组基座部分可以采用模塑、背面贴电容等工艺进行封装,从而减少模组基座的长宽尺寸。而动焦模组继续采用传统致动器结构,致动器尺寸远远大于摄像模组的底座尺寸,从而限制了模组整体的小型化,同时,也降低了移动电子设备的整体空间利用率。
在此之外,随着移动电子设备日益薄型化,摄像模组的整体高度也需要随之降低。再进一步的,在实际摄像模组的设计和生产中,还要求提供一种致动器顶部端面高度低的摄像模组,也就是俗称的马达肩高要低。所以,如何提供在保证致动器运动行程的基础上,实现模组整体的薄型化,以及致动器顶部高度降低,成为了行业难题。
再次,传统的致动器结构相对复杂,零配件多,同时致动器、镜头分别组装设计,并最终摄像模组的组装,体现了动焦模组的结构集成度不高的弊病,同时,镜头和致动器设计上的协同配合明显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至少一个缺陷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光学组件的致动器,包括:
镜筒,其内侧面适于安装镜片组,所述镜片组包括光学面直径最大的第一镜片;并且所述镜筒包括第一环形分段,其内侧面适于承靠所述第一镜片;
第一磁场生成元件,其布置在所述第一环形分段周围,并且所述第一磁场生成元件内侧面承靠所述第一环形分段的外侧面;
壳体,其围绕在所述镜筒外侧;以及
第二磁场生成元件,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内侧面对应于所述第一磁场生成元件的位置处;
其中,所述第一环形分段的至少一部分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镜片对应的镜筒临界厚度,所述第一镜片对应的镜筒临界厚度是:在所述第一镜片承靠在镜筒的内侧面的情形下,镜筒单独支撑所述第一镜片所需结构强度所对应的最小厚度;
所述第一磁场生成元件和所述第二磁场生成元件分别为磁体和线圈组件,或者所述第一磁场生成元件和所述第二磁场生成元件分别为线圈组件和磁体。
其中,所述第一镜片位于所述镜片组的最后端。
其中,所述第一镜片的数目至少为一。
其中,所述镜片组还包括第二镜片,所述第二镜片的光学面小于所述第一镜片的光学面;所述镜筒还包括第二环形分段,其内侧面适于承靠所述第二镜片。
其中,所述第一环形分段的至少一部分弧形段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镜片对应的镜筒临界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未经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056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