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双高液位控制装置的加油车油罐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03068.2 | 申请日: | 2017-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425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孙冬博;刘海涛;沙英才;郑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海广泰空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90/26 | 分类号: | B65D90/26 |
代理公司: | 威海科星专利事务所37202 | 代理人: | 丁宏斌 |
地址: | 2642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双高液位 控制 装置 加油车 油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罐式飞机加油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双高液位控制装置的加油车油罐。
背景技术
罐式飞机加油车的油罐作为飞机动力燃料的来源,每天需要进行多次充装,以满足机场飞机频繁起落的需求,给加油车装油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人孔从上向下装油,另一种是通过安装在加油车底部上的油泵为油罐进行底部装油作业。为了保证加油车中的油品液面高度不超过安全位置,目前罐式飞机加油车的油罐中设有高液位磁控装置,当油料液面高度达到高液位磁控装置感应器设定高度时,高液位磁控装置工作切断油料充装管路。但是一旦高液位装置出现故障,油料持续充装,会溢出油罐,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带双高液位控制装置的加油车油罐,防止因高液位磁控装置故障导致油料充装溢流的发生,以提高油罐充装过程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带双高液位控制装置的加油车油罐,包括罐体、装油管路总成、气动球阀、装油底阀和高液位磁控装置,在装油管路总成与罐体底部进油口连接处设有气动球阀,在油罐内进油口处设有装油底阀,高液位磁控装置设置在罐体内顶部,其特征是所述罐体内顶部还设置有超高液位液控装置,超高液位液控装置的设定液位高于高液位磁控装置的设定液位,高液位磁控装置与气动球阀联动控制,超高液位液控装置与装油底阀联动控制。
所述高液位磁控装置设置在油罐后部,超高液位液控装置设置在油罐前部。
所述油罐底部设置有排污管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油罐顶部设置有高液位磁控装置和超高液位液控装置对油罐油料充装进行控制,当油料到达高液位磁控装置设定液位通过关闭气动球阀切断油料充装管路,当高液位磁控装置失效时,外部油源继续向油罐充装油料,当达到油罐安全液位时超高液位液控装置接通,通过液控方式关闭装油底阀,切断充装油路,防止油罐内部压力升高和油料溢出油罐而引起安全事故,保证油料充装安全性。本实用新型提高了现行飞机加油车油罐的充装安全性能,保障机场航油站服务工作的高效、安全运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中1.油罐体,2.装油管路总成,3.气动球阀,4.高液位磁控装置,5.超高液位液控装置,6.装油底阀,7.液位计,8.排污管路,9.人孔盖。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带双高液位控制装置的加油车油罐主要由罐体1、装油管路总成2、高液位磁控装置4、超高液位液控装置5、气动球阀3、装油底阀6、液位计7、排污管路8、人孔盖9等组成,罐体1底部的后部设有排污管路8,前部设有装油管路总成2,装油管路总成2与罐体1底部进油口连接处设有气动球阀3,在油罐内进油口处设有装油底阀6,罐体1顶部设有人孔盖9,罐体1设有液位计7,罐体1顶部设置有高液位磁控装置4和超高液位液控装置5,其中高液位磁控装置4位于油罐后部,超高液位液控装置5位于油罐前部,超高液位液控装置5的设定液位高于高液位磁控装置4的设定液位,高液位磁控装置4与气动球阀3联动控制,超高液位液控装置5与装油底阀6联动控制。当罐体1内液面达到高液位磁控装置4设定液位时,磁感应动作输出信号控制气动球阀3关闭,切断装油底阀6充装通路,油罐充装油料动作停止。若高液位磁控装置4故障而气动球阀3无法关闭,油罐液面继续上升,当达到超高液位液控装置5设定的安全液位则通过液控方式将装油底阀6关闭,从而切断装油底阀6充装通路,油罐充装油料动作停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海广泰空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威海广泰空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030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去除异味的中药口含片
- 下一篇: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